大国轻工

第26章 工艺书

第26章 工艺书

“哎呀!杨科长,你怎么就不明白呢?”

看着杨立民跟个没事儿人一样,马莹都替她着急,于是道:“小平房比小洋楼可差多了!”

说着,她又朝四周看了看,最后才压低了声音在杨立民耳边小声道:“你是不是没有给大胡子送礼啊?”

大胡子.....

杨立民差点儿当场就笑出声来。

他没有想到马莹这么一位看似文静的姑娘居然会给自己的顶头上司取一个大胡子的绰号。

还别说,这绰号和胡勇军还真的有些贴切,只不过从马莹的嘴里说出来怎么着有一种喜感呢?

让杨立民不禁想起了在后世一个叫做胡子的编辑,虽然绰号都一样,不过两人的对工作的态度完全就是两个极端,让人不得不感叹人生百态。

对于马莹善意的提醒杨立民只是默默的记在了心里,并且很快就以将要上班为借口转移了话题。毕竟对于她这么一个小办事员来说,背后说上司的坏话肯定是要冒一定风险的。

杨立民不愿意这个善良的小姑娘帮着自己承担不必要的风险,有的更多的是深深的感激。

因为中午才能领取劳保用品,杨立民告辞马莹后就直接去了技转科办公室。

到了技转科才刚刚九点钟,科里边的技术员们都已经上了班。

彭刚因为昨晚和杨立民碰了头提前知道杨立民要去后勤部办理宿舍的事情看到杨立民到来便顺理成章的开了个简单的内部会,一则是宣布杨立民作为技转科副科长的任命,二来也算是大家认识一下。

技转科人不多,科长彭刚,副科长杨立民,下面分别是下料技术员胡志军,面部技术员张月霞和陈国仙,下案技术员吴刚以及包装技术员陈文。

人不多,不过却相当于一个小社会,开会的时候技术员们在打量杨立民的同时杨立民也暗自观察这些技术员。

其中面部的张月霞和包装技术员陈文杨立民是认识的。

昨晚彭刚通知加班的时候来的两人就是他们,而其他的几人此时眼观鼻鼻观心,仿佛对昨晚的事情根本不知道一般木讷的听着彭刚对接下来工作的安排。

事实上技转科的工作性质和现场生产单位的工作完全相反。

因为技转的原因,技转科的工作将会在正是生产大货之前全部完成,所以当现场生产单位努力加班的时候技转科这边无疑就非常清闲。

原本按照惯例新官上任三把火是需要烧一烧的,不过杨立民却并没有任何的表示,只是勉励了技术员们几句之后便示意彭刚结束了这次短会。

当然,并不是杨立民不想说什么。根据昨晚技转科加班的情况他就发现了很多问题,只不过想要解决他就必须要深入了解,找到根源之后才能对症下药。

杨立民相信只要有了彭刚的支持,一切将不是问题。

“立民啊,上午开会的时候你怎么不多说两句?”下班后,彭刚特意叫住了杨立民问道。

“呵呵,我这不是刚来吗?”杨立民也不客套,心里有什么说什么道:“你也知道,我现在对科里的情况并不了解,所以还是决定先看看再说。不过开完会之后我翻看了以前的技转资料,发现咱们以前的工艺书做的实在是太过简单,本来想着等两天再和你商量怎么规范一下,没想道这会儿你就找我了!”

“哦?工艺书有问题?”

不是彭刚少见多怪,如果换成别人这么说他甚至根本就不会理会。

毕竟爱民厂有着几十年的历史,单从工艺书来说就算是比起荣华厂也不见的差。

然而说话的却是杨立民,这就让彭刚不得不重视起来。

“彭科长,您老别这么疑神疑鬼好不好?”杨立民也是被彭刚严肃的样子给逗乐了,他从旁边抽过来两根凳子,示意彭刚坐下,然后笑道:“大问题没有,就像我说的那样有些简单了!”

杨立民本就是个想到就做的人,当下他先是将爱民厂的工艺文件拿了一份出来,然后又取了一个文件夹之后才道:“你看,这是咱们厂的工艺书。咱们的工艺书全部都是用文字书写的,虽然写的人非常认真,也很全面,但是相对而言还是抽象了一些!

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我自学的那本德国设计书的时候,从里面曾经看到过德国的工艺书,不仅如此,德国人为了大货的顺利生产他们还制作了一个叫做看板的东西,非常清晰的将每一个步骤都分解出来。

可以说只要拿着看板,哪怕是从来没有接触过鞋业的人都能看懂,从而大幅的降低作业的难度!”

“看板?”彭刚顿时来了兴趣。

“是啊,就是看板!”杨立民详细的解释道:“就比如一双布鞋,如果做成看板的话就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下料阶段,其中包括了面料、内里、后套里的下发。

第二部分则是上案阶段,包含了组合、折边、针车等。

第三部分是下案阶段,分别是攀帮、贴底、等。

最后第四部分是后处理阶段,诸如清洁、放干燥剂、包装、封箱。

当然,如果是军用胶鞋或者皮鞋,又会根据不同的工艺流程制作,有了这样的看板再结合工艺书工人们通过看看板便能更加准确的掌握做法。也能适当的避免因为经验主义造成报废或者返工!”

“哎呀!居然还有这样的好东西!”彭刚听完杨立民的解释两眼放光。

他本就是做技转的,正因为实在是太了解鞋业的现状所以才明白看板的重要性。

彭刚可以肯定,只要有了这样一份看板他以后的工作就轻松多了。而且不仅如此生产现场的生产也有极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那些新员工的学习的作用更是无法估量。

要知道在工厂里边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一师一徒,通过师父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教会师父。这样带出来的徒弟不仅慢,从开始学习到出师能独立操作往往需要一两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