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唐少

第453章 磨磨性子

一下午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和李文静的打闹中度过的!

五点多一些,李家来了两位不速之客!

李家的保姆过来通知唐一山的时候,唐一山正在举着自己的水杯仔细的端详着水杯中的那一页页上下浮沉的茶叶!

“唐少,客厅里来了两位客人,刚刚老爷也打过电话,说这两位客人是找过他的!”

保姆是个很勤快的河南人,对于李强的称呼一直沿用着旧社会式的尊卑称呼,在经过了好多次的拉锯战之后,李强也不得不接受了自己保姆的这个称呼!、唐一山心中顿时有点发毛,他不知道什么样的人会被李强给推到他这来,他知道李强清楚现在的情形,一般情况下,李强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如此一来,就只有一种解释,这两个人的身份让李强不得不这么做!

唐一山在心中暗自揣测着这两个人的身份,但是,经过了无数种想想,唐一山不断的否定着自己的猜想,到最后,唐一山干脆不想了!、想不通的事情,就不需要再费力气去想,这是唐一山一贯的作风!

“秦嫂,您让那两位客人过来吧!”、唐一山决定见面之前先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或者说,给他们一个机会磨一磨性子!

磨性子可是唐一山的拿手好戏,至少,他以前做过类似的事情!

他觉得,这中折磨人的方法,应该是和熬鹰一样的坏手段!

熬鹰,老北京话,也做熬大鹰,熬鹰训练猎鹰的方式之一。往白里说,也就是不让猎鹰睡觉,熬着它,使它困乏,主要跟当时人喜欢玩鹰有关。

因为鹰习性凶猛,刚捉回来后不让鹰睡觉,一连几天,鹰的野性被消磨。

熬鹰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并不是什么鹰都要熬。新疆苏木塔什乡被誉为猎鹰之乡,在那里柯尔克孜族人世代与鹰为伴,熬鹰也成了柯尔克孜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猎人没有枪械等现代的狩猎工具,所以经常用猎狗或驯化的猎鹰捕获猎物。鹰猎的关键,是猎鹰的调养、驯化。

猎手们捕获野鹰后,便注入全部心血,精心喂养、细心关照,为鹰做皮绊、制眼罩,每天放飞、进行调驯。在驯化之前,要给鹰喂好吃的,使它尽快长得膘肥体壮。但这时的鹰膘是一种虚膘,要使它变成肌肉才有力量。

驯鹰开始,首先要给鹰拉膘,不但不给进食,还要给它洗胃。洗完胃再用热水给鹰洗澡,让它出汗。

晚上再把鹰放在专门驯鹰的粗绳子上,鹰站不稳,而且还有人在下面不断地用棍子敲打绳子,绳子不断晃动,这样鹰就无法睡觉了,这叫“熬鹰”

鹰疲乏到极点,就会掉在地上,此时用清水冲洗鹰头,然后让鹰饮茶或盐水。这样没几天鹰就瘦下来了,有的鹰会饿得只剩皮包骨头,一点精神都没有。

这时就开始驯化,用特制的眼罩戴在鹰头上,不让它看见任何东西,专门喂它一些兔子、鸽子、小鸟等动物肉,使它消除对人的恐惧和敌意感。

接着就是让它进行捕猎训练。

鹰的尾毛有十六根。鹰就凭这十六根尾毛调节起飞、制动、滑翔、下坠和捕捉猎物。

训练时用线把这十六根尾毛一根一根地缠起来。羽毛之间的线不能太紧或太松,过紧了不能起飞,过松了它就会飞跑。

在训练的场地上把兔子、鸽子用绳子拴住。一切准备好后,就把鹰的眼罩摘掉,这时猎鹰便去抓捕猎物,直到吃饱。

接下来的训练就是当它捕捉到猎物后不让它吃,如此反复多次,到最后才让它吃。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把羽毛松开几根,乃至以后全部松开。

半个月后,鹰就完全被驯化了。

检验驯化的结果时,在房内放置些肉,招鹰来吃,如鹰能来吃,就算成功了,就可以到外边放鹰捕猎了。

喂鹰时,只喂瘦肉,而且不能饱食,这是因为“鹰饱不捕猎”

还有不见猎物,不揭眼罩,更不能解开脚绊,这就叫“不见猎物不放鹰”猎鹰用它的利爪能捕捉狼、黄羊、狐狸、兔子和其它飞禽类动物。

现代熬鹰都是把鹰脚拴个木棒上,让它脚不能离开,放在一间单独的空房间。

然后房间用大的灯泡,500W的或是1千的,24小时开着,刚开始它能坚持乱动,一旦你发现它不动了,就晃动杆子,就像港台审犯人一样,24小时不让鹰休息,最多3天,就驯服了。

鹰狩猎的场面是令人神往的。举鹰的猎手,左手架鹰,右手扬鞭,马蹄飞驰,猎狗狂奔,猎手紧盯猎物不放。

选好地形后,急速地揭开鹰眼罩,扯去鹰脚绊,一声唿哨,那饥饿发疯、近乎发狂的猎鹰,象箭一样腾空而起,向受惊的猎物猛冲而去。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只要把那眼尖、力大、敏捷、凶猛的大鹰撒出去,顷刻间就能将它们生擒活捉回来。

一只好猎鹰,一年能捕捉数百只猎物。

难怪有人说,一匹好马难换一只好鹰,可见它的身价之贵重。要你进去它冲你点头那就OK了!

而现在,唐一山就希望那两位客人,能够和鹰一样,被自己熬掉锐气,熬成服服帖帖的,鬼知道,他们是来干什么的!

当然,唐一山还是有下文的:“秦嫂,您还没有倒茶吧?”

秦嫂一愣,误以为是唐少在责怪自己没有尽到保姆的职责,急忙解释道:“唐少,我这就过去给两位客人倒茶!”

秦嫂的表情很是局促,心里可是在为自己的粗心大意自责!

这份工作,秦嫂可是很珍惜的!

保姆这个行业,可算是很有钱途的行业了!而秦嫂的这种高级保姆,那可是每月至少有数千的收入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职业都消失了,比如,铅字排版员、淘粪工、补锅匠、抄写工、哭丧婆等,但是又有很多新的职业诞生,一两万的月收入也并不罕见,而这个收入不少大学教授都很难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