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在上:相爷请接招

第132章 忆从前

第132章 忆从前

‘疼’字还没出口,她就仰倒在了榻上,接着脸侧一只指骨修长的手撑在那儿,她睁大着眼睛看着上方他的脸。

这个人真是极好看的一个人了,明明气质是个像书生一样的人,可做事却很雷厉风行,朝中百官都很敬怕他。

可在她眼里,他一点也不可怕,尤其此刻,他的眼里都是她,这让她觉得很开心,又莫名有些难过。

陆之轩的手撑在她脸侧,看着红透了的脸,俯首在她额头上轻啄了一下,然后他问:“肆肆,说句欢喜我很难吗?”

说句欢喜很难吗?她想,该是不难的,这是她喜欢的人,对着喜欢的人说一句欢喜有什么难的呢?

上一辈子,她为宋瑶的时候,对很多人说过欢喜,她欢喜父皇,欢喜母后欢喜大皇兄,,欢喜阿璋,欢喜顾安....可那些欢喜都与此刻的欢喜不一样。

轻轻回搂住他的脖子,她看着那双满盛着她的眸子,无比认真:“陆之轩,我....欢喜你!”

一刹那,如初雪消融,他眉眼都弯了起来,俊雅的脸上漾起极满足的笑:“我也欢喜你!”

很欢喜很欢喜,绝对比你欢喜我还要欢喜你,打从你不知道开始,打从你还不记得我开始,打从你还未及笄开始,我就很欢喜你了。

陆之轩觉得心里某个地方被填的很满,他其实不是个好人,为官者,尤其是百官之首,没有一点手段是不可能的。

朝中那么多的老狐狸,哪个不是人精?不耍些手段要怎么让他们害怕,他工于心计,可从未想过把这些用在她身上。

俯身紧紧搂着她,他闭上眼睛笑的像个得到了糖的孩子,没有人会知道,他喜欢了她多少年。

宋肆意被他搂着,整个脸都烫的像是要燃烧起来,她推了推身上的人,“....陆之轩。”

“嗯。”

再推推:“陆之轩,...你起来啊。”

“不要。”

继续推:“热啊。”

“没觉得。”

宋肆意无语了,这人怎么突然像个孩子一样耍起赖了,看着开着的房门,等会儿如果有人进来看到这副画面,指不定会想成什么样。

“好轩轩,你先起来,我真的热。”她像哄孩子一样哄他。

想了想,陆之轩当真放开了她,然后坐在她身侧,将她也拉了起来,俩人并肩坐着,一时间谁都没有先开口说话。

好一会儿,宋肆意道:“陆之轩,你知道我大皇兄吗?就是世人口中的长安王,你知道他吗?”

原本是不想同他讨论起那人,可今日不知道怎么了,她心中有一种很怪异的感觉,总觉得那人就在自己身边,就躲在某个不知名的角落偷偷观望着她。

其实想想也知道定是自己多想了,不说那人已死多年,便是没死,她已经不是宋瑶,要盯也不该是盯着她。

但,不知道为什么,那种感觉萦绕心头,像颗种子一样生根发芽,迅速长成参天大树,她看向陆之轩,模糊的熟悉感,让她终于把缠了自己几年的疑问问出来。

倘若真的欢喜,倘若真的决定要一起患难与共,她不希望自己是带着怀疑跟他在一起。

陆之轩被她问的愣了一下,似是没想到她突然问起这个话题,看着她认真的样子,他笑了笑,抬手摸了摸她的发。

就是这样,就是这样!宋肆意心颤着想,就是太多相似的地方,让她不止一次的产生恍惚感,到底眼前这个人是谁?

是站在百官之首的相爷陆之轩?还是死去了多年的长安王?

议政殿上惊鸿一见,她把他又当做了谁?

“陆之轩,你认识他吗?”她又问了一遍,带着一丝她自己都没有察觉的希冀的口吻。

陆之轩垂眸,“我该认识吗?肆肆,你若问我知不知道他,我肯定是知道的,闻名天启的长安王,几人会不知?

你若问的是我与他是不是熟识,肆肆,长安王死的时候我还未做官,又如何认识他?你为何会突然问这个?”

模棱两可的回答,看似说的很对,可也不对,他说他如所有人一样知道那人,又言那人死的时候自己还未当官,但,谁说不当官就不能认识了呢?

“这个问题很早前我就想问了,你知道他,那你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吗?”

她想知道旁人眼中的那人是什么样的人呢?长安王宋清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明知在这个时候问出这种话多么煞风景,可她还是问了,并且问的很认真,认真到他没办法拒绝不回答。

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凝神去想,长安王宋清,先皇的第一个儿子,曾设棚施粥。曾领兵作战,曾冠盖满都城,他是那个时候的传奇,便是这么多难过去,还是有很多人记得他的样子。

消逝在最好的年华,给所有人的心里都添上了一笔不可磨灭的印记,世人所能想到的是他最风光得意的时候。

“我不知道,彼时不过一介寒窗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哪里知道长安王是什么样的人呢。”

他搪塞过去,又反问:“在你眼中,长安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一次,她沉默了很久,久到他以为她不会回答了她才缓缓开口:“在我眼中,他就是一个骗子,很坏很坏的骗子.....”

一个骗了她很多年的骗子。

宫中姐妹本就不多,宋清又是最年长的那个,她是皇后所出,身份自然比其他兄弟姐妹要尊贵一些,那些弟弟妹妹除了一母同胞的宋璋外,其他人都不大跟她玩,便是宋圭,也与她不怎么亲近。

自很小的时候起,母后就告诉过她,她是嫡出的公主,与那些妃子所生的下贱种不同,她生来尊贵,应该有个尊贵的样子。

旁的孩子四五岁的时候还在爹娘的怀里撒娇,而她已经在太傅的教导下学习什么是国怎么治国。

父皇对于此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管她怎么去学这些东西,她脑子聪明,学东西很快,就连太傅都夸赞她,只是可惜她不是皇子。

那一年,她八岁,规规矩矩的坐在殿中学着那些治国的大道理,突然觉得脑袋一疼,她朝殿外看去,殿门口一十几岁的少年倚靠在殿门上,抛着手中的花生朝她笑的阳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