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侯

242、第两百四十二章

第两百四十二章

元光元年六月, 朝廷举孝廉的旨意和招贤令传至各郡国, 地方官员不敢怠慢, 纷纷广派人手下至各县乡, 村寨里聚皆有耳闻。

诏令内容道路相传, 大量人才涌向长安。

其中既有受举荐的世家高门子弟,也有隐于乡野深山,专注于学问的民间大贤。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凡是有底气面君, 接受天子亲自策问,必怀才具德, 绝非庸碌之辈。

不过人来得多了, 难免会生出些是非。

春秋百家争鸣, 单史书记载, 有学说文章存世的就有近两百家。余者未留文章, 不代表学说断代。谁也不敢保证, 随着招贤令下至各郡县,不会有哪个门派的传承人突然冒出来。

各家保持传承,继承先贤传下的理念, 彼此之间的争论自然不会消失。

例如儒家和农家, 儒家和道家, 纵横家和儒家, 名家和儒家,墨家和儒家,只要当面, 十次里有七八次会争论起来。

掰着指头数一数,这样的“结仇”概率,证明儒家非同一般的能打。做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家大佬的嘴炮级别堪比岸炮,放出去的还都是开-花-弹,绝对有横扫当世的气魄。

如兵家和墨家,阴阳家和方技家,杂家和法家同样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彼此之间要么学说对立,要么互有重叠,谁也不服谁,自然导致互看不顺眼,见面就要开怼。

此外,墨家在先秦时分裂,先为三支后成两支,一支坚持延续传统,专注于兼爱非攻技术宅,另一支点偏技能,向游侠无限靠拢。

前者和儒家天生不对付,自是怼无止境。后者同法家存在对立,见面也是往死里怼。

由此可见,在诸家之中,墨家同样是能打的典型。

只是和儒家不同,墨家到底棋差一招,没能扛到底,向游侠靠拢被统治者打叉,留下的技术宅无法点亮嘴炮技能,其结果就是,自汉朝开始走向衰落,逐渐湮灭在历史长河。

现如今,历史悄然发生改变,各家大贤群聚长安,学说之中,不乏助君王巩固统治、开辟疆土的良策,儒家无法一枝独秀。

不出意外的话,历史上的“罢黜百家”和“三纲五常”,基本没有上线的可能。

在亲策贤才的过程中,刘彻的眼界进一步开阔。

道、儒、法三家不提,各家大佬要让天子眼前一亮,自然要拿出看家的本事,专为争个高下。

墨家和方技家先后放大招,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成功进行光学试验,更丧心病狂的在雨天玩引雷术,直接在林苑炸出一个大坑,引得京城震动。

阴阳家拿出百年传承的典籍,向天子讲述阴阳五行,星象排布,更总结出新的天文历法。

杂家博众家之长,主张“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并结合统治者的需要,和以主父偃为代表的纵横家联手,合举“推恩令”,用以解决诸侯王的问题。

只不过,刘彻已经放宽眼界,准备正面刚匈奴,刚完四方开地图,藉由疆土开拓,分润利益,曾经困扰他的诸侯王再不是难题。江都王刘非、长沙王刘发、代王刘登都是成功的例子。

归根结底,如淮南王一样想不开的毕竟是少数。

大家都是高祖皇帝子孙,刘彻展现出的铁腕和气度有目共睹,谁都不眼瞎,也不缺脑子,能猜到结果,何必和自己找不痛快?

待到将来疆域扩大,以推恩令为引,刘彻完全可以下诏,将刘氏子孙陆续封出去守土固疆。有国官的督促,宗亲的对比,烂泥也必须扶上墙。

即使有封国势力膨胀,重现春秋战国,那也是肉烂在锅里。

无论谁胜出,地盘最终都是汉家的,蛮夷之辈想要染指汉地,纯属于白日做梦,有苗头就会被打死。

至于后世如何记载,会不会说汉朝仗势欺人,好处全往自家划拉,以汉朝君臣的行事作风,能在乎才是见鬼了。

时至八月,奔赴长安的人-流-车马仍是络绎不绝。

这批抵达的人中,多出不少赵嘉耳熟能详的的名字,例如精通算学的桑弘羊,公车署上书的东方朔,以及被后世称为“赋圣”的司马相如。

此时的桑弘羊还是青葱少年,进到长安,看到不同于家乡的风光,无不备感新奇。

机缘巧合之下,同魏悦的从子魏昱结识,两人的性情爱好南辕北辙,却意外地合拍,连魏俭和带桑弘羊入京的伯父都感到稀奇。

司马相如本为梁王刘武宾客,景帝时任武骑常侍,却因非其所好,一直郁郁不得志,在汉武帝登基之前因病免官。

此后历史发生转弯,窦太后没有压制新君,刘彻得以大展拳脚,登基数年间,一直忙着刚匈奴,铲百越,然后再刚匈奴,纵然司马相如辞赋超绝,天子无心品鉴,写出花来也是白搭。

这次朝廷广招人才,司马相如抓住机会,抵达长安之后,《上林赋》等名篇相继出炉。

可惜天子忙着看墨家技术宅玩器械光电,压根没心思欣赏。倒是馆陶大长公主听闻,一时惊为天人,将他请至府内,还将他的辞赋送入宫中,总算是让刘彻看过几眼。

无奈的是,司马相如依旧没能出头。

只因墨家方才唱罢,方技家紧跟着登场。

光电试验玩不过墨家那群不穿鞋的,方技家独辟蹊径,找上专录民间杂谈的小说家,一起鼓捣数日,竟然点亮热气球功能。

即使成品没能滞空多久,高度也将将过人头顶,好歹是不借助人力畜力,成功飞起来。

试问谁人能够做到?

历史上,率先点亮这项科技树的是淮南王刘安。只是刘安人在边郡,即使知道,也没法向这群技术宅讨要专利费。

墨家和方技家属于实干型,能动手绝不浪费口舌。道家、儒家、法家、名家和纵横家等则截然相反。

各家大佬汇聚长安,引经据典,理论联系实际,嘴炮之强,能滔滔不绝讲上几个时辰,无差别群轰都不憷。

遇上这群强人,丞相卫绾立即套上“老朽”光环,表示他不参与,真被拉进去,信不信分分钟-挺-尸-碰瓷?

魏其侯窦婴硬着头皮被轰两日,第三日高挂免战牌,表示他学儒家不假,可他是“大将军”,合该同兵家站到一处。这种辩论之事,还是旁观为好。

殊不知,就在他提出借口的同时,一直闭目养神,颇有高人风范的兵家大佬突然睁开双眼,目放精光。很显然,正等着大将军自己跳坑。

无勇不为将,无谋难为帅,慈者不掌兵。

窦婴很快就会发现,与其被几位兵家大佬拉到林苑开虐,准备为天子演练杀敌战阵,日日经历被屠的凄惨,还不如继续挨嘴炮。

后者仅是精神折磨,前者是精神-肉-体一起折磨,非常人能够承受。

看到魏其侯的“惨状”,刘彻不免心生同情,命人开库房,选好药送去魏其侯府,并派遣精通外伤的侍医常驻侯府,每日为窦婴精心调养。

据宦者回报,魏其侯感天恩,激动得痛哭流涕。

事实如何,从刘彻不自在地转头,以及陈娇戏谑的眼神就能说明一二。

有天子旨意,窦婴眼圈发青也得前往林苑。

然而被虐的日子太多,心理开始“扭曲”,想着独受罪不如众受罪,回头禀报过刘彻,就把王信和陈午一起拉上。

王信是天子舅父,陈午是天子岳父,大家都是外戚,一起去操练军阵,为天子尽忠!

“兵者,国之大事!”

魏其侯占据制高点,借助被轰时的嘴炮经验,一口气将境界拔高。

王信和陈午能说什么?

什么都不能说,只能乖乖早出晚归,和窦婴一起饱受精神和**的双重考验。

对练兵之事,田蚡倒是很想插一脚。

在他看来,如果能成功,就算是加入外戚第一梯队,于今后大有裨益。

可惜窦婴陈午明摆着看他不顺眼,王信也不想同他为伍,包括练兵的兵家大佬,见到这位中大夫都皱眉,态度很是不欢迎。

田蚡寻上王太后,后者已搬入长乐宫,只是仍在“养病”,对宫权半点-插-不上手。听到田蚡的请求,思量片刻,在刘彻问安时提起,结果依旧是没能成功。

“舅父未曾临战,不通晓兵法,莫如到未央宫听道、法、儒之辩。”

刘彻态度坚决,不给半点转圜余地。

田蚡偷鸡不成蚀把米,只能乖乖领旨,以中大夫的官职,在几家大佬开炮群轰时,尽量缩在角落当个小透明。

之所以如此,不仅是因为大佬们辩才冠绝一世,更因其嘴炮开不过瘾,还会抄起刀子动手。

秦汉时的学者士人和后世截然不同。做学问的同时,都能挥刀舞剑。

尤其是常年隐居山林的大贤,见到的野兽比人多,个顶个能杀虎搏熊,斩狼灭豹。若不然,早就丧身野兽腹中,哪里还能接到招贤令,带着徒子徒孙前来长安。

殿中端坐的诸位大佬,表面须发皆白,面容清癯,除下深衣短褐,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有一身腱子肉。

在他们眼中,窦婴算是不错,田蚡……纯粹是弱鸡,渣得不能再渣,一个眼神都欠奉。

八月下旬,抵达长安的大佬逐渐减少,各郡举出的孝廉经过初步考核,多数留下授官,仅有少数几人因水土不服,实在病得太重,未能得朝廷选用。

至九月末,一场秋雨之后,出征草原的四营踏着雨水,自边郡返回长安。

战报送达京城不久,天子即下令在阴山南麓建城,设朔方郡,由边郡调兵驻守。

其间琐事太多,更要防备匈奴反扑,赵嘉和魏悦等人不得不暂缓行程,在边郡停留数月。待到朔方太守就任,五千边军进驻朔方城,四营将兵方才动身启程。

距长安城尚有数里,遇盔簪雉羽的骑兵迎面驰来。

赵嘉等人举起右臂,队伍立刻停住。

骑士策马上前,飞身落地,带给众人一个震撼的消息。

“闻大军归来,陛下出城亲迎,已至前方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