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科举)

第31章:放榜(捉虫)

第31章 放榜(捉虫)

今次县试一共只考三场。

因着第一场考完就会取中一批考生, 所以第一场是最重要的, 相对的试题的难度也最大。

第二场也就是俗称的初复试, 难度就会小上许多, 都考得是贴经和墨义。

这个难度不大, 只要书背的熟, 就没有问题了。

第三场则也相对会考一些真功夫, 难度虽然比第一场小,却也难于第二场。

有时会考一些四书题或是五经题,若是知县从中发现行文精彩的考生, 也会取中。

但本朝第三场考得最多还是表判,实际就是看考生的判案断案能力。

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熟悉律法,还要知人情、懂伦理、晓纲常。

假如前两场未考中, 但第三场考得不错, 知县便会重新调阅考生前两场的考卷。

所以第三场基本可以称得上是考生们最后的翻盘机会。

每一场考试都会间隔三天。

这三天里,考生们可以稍作休整, 继续备战下一场。

而知县、教谕等人就要开始忙着阅第一场的考卷。

为了方便起见, 阅卷房就设考场的公堂后面。

这一次参考人数众多, 因而才收了卷, 阅卷工作也立马随之启动。此时天色已晚, 但阅卷房却依然灯火通明。

县试阅卷并没有那么多讲究, 并不誊写,也不糊名,省去了许多工序。若不然上千份卷子, 是断然不可能短时间看完的。

胡知县自然是不可能一人阅卷的, 县丞、教谕、训导甚至乃至礼房的书吏都要参与其中。

基本上是由下面的人初选一番,留下稍微不错的卷子,再呈给胡知县。

这个弃留的比例大概是八比一到十比一的样子。

因此最后能到胡知县手里的卷子,就是两百份左右。

这样一来,考生的卷面是否整洁,第一题的四书题做的好与不好,就有很大的影响了。

作为初选的县丞、教谕等人为着谨慎起见,都会看的仔细一点,至少会将第一个四书题看完。

但是胡知县却不会如此,取与不取可谓全在一念之间。

此时胡知县眉头紧锁,正一手支着头,一手拿着一份卷子在看。

若是觉得卷子可取,胡知县会直接在那考生的名字上用朱笔画一个圈。

假如考生的文章写得还算不错,但又不足以第一场就取中的话,则会用朱笔在名字下面画上一横,随即放到一边备案,待第二场考试结束后再议。

当然,也有那些让胡知县不满意的卷子,就不再批注什么,直接弃在一旁,等着阅卷结束后,由礼房的书吏们收捡存档。

一般来说,只要第一场没有被朱批的,即使后面两场还没考,也没有多大的希望能够翻盘了。

此时胡知县的案上已经放了厚厚一摞卷子。

细心一点看他的案头,会发现约摸有十来份卷子是单独放在一起的,这些卷子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考生的名字下面有一道朱笔画的横线。

这便是让胡知县有点兴趣,并且有机会在第二场考试结束后取中的了。

至于画圈的卷子,胡知县的案头上却是一份没有。

“不知所云。”

一脸不耐地将手头的卷子一收,放到旁边那摞没有批注的卷子上面,胡知县没好气地说了一句。

“尔等看仔细些,也不必按着什么十中取一的规矩,见着好些的卷子再呈交本官,别把那些废纸拿过来。”

胡知县一面端着茶碗吃茶,一面对众人道。

“是。”

知晓他是不耐烦了,众人自然不敢大意,忙连声应下。

这时周师爷也是随着众人一样,神色疲惫地拿过一份试卷阅看,但看了几句之后,紧蹙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神色间的欣赏之意渐渐显露出来,最后竟是带着几分惊喜之色。

待将整份试卷看了一遍,周师爷立马便拿着那份试卷上呈胡知县。

“东翁,此子的文章倒是有几分意思,不若看看?”

胡知县正一脸不耐地扔过一份试卷,见周师爷这样说,神色中便带着几分探究。

“你向来是个眼界高的,今天这一晚上都不见你推荐哪一份卷子,怎么现在见着感兴趣的了?”

闻言,周师爷也只是笑着说道:“东翁说笑了。”

胡知县知晓他的性子,也不再多问,直接道:“拿来我瞧瞧。”

接过周师爷呈上来的卷子,胡知县还是漫不经心地翻开,瞟了一眼,便眉尖一挑,随后又看了下去。

“笔力虽然嫩了一点,但还算有点可取之处,以文观人,想来此子应有些不凡之处。”

看完试卷之后,胡知县点评道。

“东翁所言甚是,此子行文缜密且带有几分恣意之感,全卷三题都颇为不错,可见有几分功底。”周师爷也跟着说道。

听了这话,胡知县面上终于带了几分笑意。

“这一晚上,总算是见着个能入眼的了。”

言罢,就拿起朱笔,将卷子边上的姓名处画了一个圈。

将那份卷子单独放在书案一端,胡知县却又似突然想起什么,又对着周师爷道:“以尔所见,此子年纪应当多少?”

“单以文章看来,应是二十出头罢?”周师爷笑着回道。

“那可未必,若此子今年二十有余,只怕笔力会更老辣一些。”胡知县摇了摇头,颇有兴致地跟周师爷讨论起来,“此子虽然心思内敛,但文中却仍有两分傲气,甚至带着些许凌厉之感,可见其涉世未深,尚不知圆融。”

“以本官猜测,此子应是十七八岁左右的少年郎才是。”

说到这里,胡知县又难得有心情的唤来了礼房的黄书吏,吩咐道:“在考生名录里翻看一下,此子年岁几何。”

“是。”黄书吏应了一声,便将那考生名字记下,忙去翻看名册。

这里周师爷却是向胡知县笑道:“看来东翁是对此子有点兴趣了。”

闻言,胡知县也并不反驳,只往座椅上一靠,神色平淡地抚了抚自己的短须。

到了发榜这日,顾云浩与楚毅、李文旭三人相约一起前去县衙看榜。

李文旭这两日来都情绪不佳,一路上也甚少开口说话。

直到昨日,顾云浩跟楚毅两人才知道,原来李文旭果真是在考场上出了意外。

其实说是意外,也不太准确,只不过是李文旭为了拔得头筹,故而提早交卷罢了。

这在顾云浩看来纯属多此一举,毕竟李文旭的学识还是很不错的,若是发挥正常,考过县试应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完全没有必要提早交卷去吸引胡知县的关注。

但李文旭却偏偏就提前交卷,还请胡知县当场堂试。

原本胡知县见他文章后还是有两分兴趣,但又随便问了两个问题后,却有些神色不善。

最后也不言什么,只说等待发榜结果,便打发了李文旭。

李文旭显然没想到是这个结果,故而散场之后,也没心思等顾云浩两人,只自己满腹心事的回了私塾。

顾云浩知他心里有事,也不好相劝,见楚毅说话,只偶尔应承两句。

三人一路到了县衙门口,虽然还未到放榜的时候,但已经有不少人在此等候。

有的是考生,也有凑热闹的读书人,还有专门被派来看榜的仆人,可谓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因着还不晓得何时放榜,众人虽然心里暗暗着急忐忑,但都好歹是读书人,也尽量装作面无异色地样子互相攀谈聊天。

顾云浩往人群中张望了几眼,实在还是见不到顾云涛的身影,便也只得作罢。

又等了许久,终于见四名差役捧了大红的榜单出来。

随着其中一名差役清了清嗓子,高声道。

“县尊老爷示下,此番县试共取五十人,第一场取中十名,另再有正榜二十名,副榜一百八十名,正副两榜考生再经复试论取。”

那差役话音一落,考生们就不由感叹议论起来。

“啊!怎么才取这么点人?”

“就是啊,今次县试可两千余人啊。”

“唉,看来我这次又要让家里失望了……”

……

“噤声!”那差役大喝道,随即高呼一声“放榜”,便见剩余的三名差役开始刷浆糊贴榜。

一见贴榜了,众位考生也顾不得议论,直接一拥而上,往榜单前挤。

榜单一共三张,最左侧的那一张上面是第一场直接取中的,当中一张则是正榜,最右乃是副榜。

直接取中的便是不用再继续参加后面的考试,直接参加府试,而正榜副榜仍需要继续考。

当然,正副两榜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来说,上了正榜的考生,只要第二场不出现什么意外,基本就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性取中。

而副榜的,则是一百多号人去争取那剩余的二十来个名额。

因着这个缘故,考生们都是先急着去看左侧的取中榜跟正榜。

顾云浩三人自然也是尽量往前赶。

见那左侧实在人多没办法上前,顾云浩也不着急,直接去右侧先看副榜。

虽然没有在最前面,但胜在他视力好啊,离得远点也能清楚的看到榜上的名字。

看了一圈,总算找到了熟悉的名字。

胡宇凡挂在第九十八名,李文旭则在的四十七名,而顾云涛、楚毅以及他自己的名字却都是不见。

“云浩!云浩!你被取中了!还是头名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