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爱迷津

第176章 找到骗子的家

找到骗子的老家

苏北这些年发展也好快啊。看着这一片片迷人的田园风光,林雯心里说不出的感慨。她小时候随爸爸来过一次,那时的苏北农村还比较落后,路窄屋小,有些地方还是一片片的土坯房。现在你看,一条条水泥路毕直平坦,老百姓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有些人家还建起了小洋房。

到了那个县城,沈教授拿出那张写有朱晓明老家住址的纸条,去一个路口叫车。谈妥价格后,他们三人包了一辆车,马不停蹄地往朱晓明的老家赶去。

这个县城也充满了现代化气息,到处都是热气腾腾的建设工地。林雯一路好奇地看着,心里有些兴奋,也有些紧张。出租车开出县城以后,就沿着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往乡下驶去。

沿路是一片片如画的农田和村庄。大约开了半个多小时,就到了那条叫“狮子尾巴”的小镇上。沈教授抢着付了车钱,出来带着林雯和李建国往小镇里面走去。

说是一条镇,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市面,只有一条既是道路又是街道的小街。路面是高低不平的石块铺成的。石块被脚底和风雨磨蚀得陈旧光滑,满身都是岁月的痕迹。石路的两旁稀疏地开着一些小店,冷冷清清地对着空空荡荡的路面。从路面的磨蚀痕迹和一些店面的斑剥迹象,却也依稀看得出二三十年前这里的热闹情景。这个形似狮子尾巴的小镇,显然是被时代淘汰了。

“这条街,就是朱晓明从小生长的地方。”沈教授边走边对林雯介绍说,好象朱晓明是个什么历史名人似的,“他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这个镇上度过的。”

林雯仰头四顾,用心听着,心里禁不住有些激动。她觉得这条小镇上的一切,都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尽管满目沧桑,灰土矮小,可怜巴巴,却到处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历史感,和与自己有着某种关联的惆怅感。

“现在各地不是都在搞新农村建设吗?”沈教授来过一次,知道的情况比较多,“这里的许多居民都集中到大镇上去了,这条原来比较热闹的小镇也就冷落萧条了。”

转过那条小街,穿过一个弄堂,就来到后面一幢灰旧的小楼前面。沈教授站在楼房前面的场地上,对林雯介绍说:“这幢小楼,就是朱晓明的老家。我上次来的时候,听他妈说,他们原来是住在下面农村里的,他们一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改革开放发后,他父亲到这条小镇上租了一个摊位,杀猪卖肉,家庭条件才渐渐富裕起来。有了些钱,他们就在这里买了一块宅基地,盖了这幢小楼。”

林雯和李建国象参观历史文物一样,认真细致地观看起来。这是一幢普通的二层小楼,长方形,尖屋顶,青色大洋瓦,水泥墙面已经有些灰黑,钢门窗也有些生锈。

这时候,他们的邻居家有人看见了他们,一个中年家妇走过来问:“你们找谁?”

沈教授说:“找朱晓明。”

那个女人就仰头冲二楼喊:“三婶,有人找朱晓明。”

一会儿,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妇人从楼下慢慢走下来:“你们,是哪里来的?”

沈教授走上去说:“我们,是从郑州来的。朱晓明妈妈,朱晓明在家吗?”

“哎唷,你们来得真不巧,他前两天还在家里的。”朱晓明妈妈客气地带他们进屋,“快进来,坐一会。这次啊,他是开着车回来的,在家里住了好几天呢。他总算好起来了,开心得不得了,开着车到处跑,去开给亲戚朋友,乡里乡亲们看看。有了钱,这次回来,他还给我这个娘,买了许多吃的东西。以前,都是空手的。”

朱晓明妈妈说着,掇了一张条凳给他们坐,又中气不足地说,“他好了,我这个做娘的,也替他高兴。唉,以前哪,他在社会上瞎混,我,一直替他担心。”

林雯与沈教授面面相觑。她都不知道怎么开口说话了。她刚才确实是有些紧张,可她没有看见楼房周围有轿车,就知道朱晓明不在家,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现在听了他娘说的话,才知道朱晓明真的开车回来炫耀过了。

她象个新媳妇访人家一样,打量起这个家来。这个家看上去比较清贫,底下的客厅里除了一张方桌和几张凳子外,几乎什么也没有。东屋里是一副砖灶,还有一些农具和农作物。砖铺的地面,不太平整。不说家徒四壁吧,却几乎找不见一样现代化的家用电器。

“朱晓明父亲,前几年已经故世了,所以这个家,就这个样。”沈教授附耳告诉林雯。

他们还没有来得及问朱晓明的一些情况,门口就围过来五六个老人和小孩。林雯被她们看得有些不好意思,垂着眼皮不敢看他们,更不敢向朱晓明娘发问,好象她就是朱晓明未过门的媳妇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