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入奇途

第六十章 拜访物理研究所

抓个小偷,得个钱包,现在钱包还给失主,肖晃以为没事了。没想到,他才走了几步,谢行坤突然追上来拉住他。

“留步,留步,你……哦,你姓肖,肖同志是吧?这个你一定要留着。”谢行坤不由分说,将他的名字送给肖晃一张,“我要市物理研究所工作,你要是有什么困难,我能帮得上的,你千万别客气。”

“嗯,行,回见吧!”肖晃又笑了,自己能有什么困难用得上物理研究的?不过看出来谢行坤为人不错,就是有点秀逗。

拿着谢行坤的名片,肖晃回到自己车里,刚要启动车子,他突然想起一件事。

老九说过,灵魂离体后才能变强,但变强后很可能就回不到身体里了。肖晃用简单的科学原理推论,大概就是脑神经只能接受和使用固定频率的电波,电波发生变化,自然就无法回到大脑里。

但灵魂离体后只能变强,不能变弱吗?按老九的说法,应该就是这样。不过这也有一个前提,就是老九的能力,它只能让灵魂变强,无法让灵魂减弱,可按照科学理论,电波是可以变强和减弱的。

老九不能让灵魂减弱,不见得别人也不能,谢行坤在物理研究所工作,也许会有办法呢!

“哎,老谢!”想到这里,肖晃如获珍宝,下车大喊谢行坤。

谢行坤今天本来是陪老婆逛街,无意中丢了钱包,那里可有他一个月的私房钱啊!因为肖晃,他失而复得,心里美滋滋的,将钱包小心仔细放回衣服里面的口袋里,正要进百货公司找老婆,就听到肖晃喊他。

“嗯?肖同志,你还有什么事?”谢行坤很奇怪。

“那个……谢,谢,哦,谢研究员是吧?”肖晃又现看他的名片,才知道他在物理研究所里的职务,“我还真有点事想请教您。”

“什么事?”谢行坤更奇怪了,甚至有点警惕。

“你有办法将电流减弱吗?”

“减弱……那太容易了,在电路上加个电阻就行了。”谢行坤几乎不用想。

“电阻?”肖晃怔了一下,才知道自己说的不详细,“不行,谢研究员,没有电路,没法加电阻。”

“没电路?没电路哪来的电流?哦,你是指无线电波?也很容易啊,无线电波有发射器,降低发射器功率就行了。”

听到谢行坤熟练的科学解释,肖晃才知道自己在科学领域里,与谢行坤就是一天一地,自己连提问题都提不明白。没办法,谁让自己没读过多少书呢!

“那个……谢研究员,也没有发射器……”肖晃有生以来,头一次这么尴尬。

“没有发射器,又没有电路,那你说的电流从何而来呢?乱弹琴。”谢行坤生气了,他认定肖晃在无理取闹。

“这……”

肖晃愁了,绞尽脑汁想找到一种说法,向谢行坤提问灵魂电波的问题。可是灵魂电波太特殊了,哪有什么东西与之相似,想打个比方都不行。

没想到,谢行坤突然眼前一亮,好像明白了什么。

“哦,我知道了,你是指带电的离子云吧?哎呀,肖同志,你在派出所里做什么工作?怎么会对电离子云有研究呢?”谢行坤异常惊异,上上下下重新打量肖晃。

“电,电离子……云?哦,对对,就是电离子云。”肖晃愣了一会儿,估摸着什么电离子云和灵魂电波应该差不多是一个东西,急忙使劲点头,“谢研究员,你有办法减弱电离子云的强度吗?”

“嗯……”谢行坤像个老教授,背着手沉吟了几秒钟,“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电,包括空气里也有电,只不过有强有弱而已。现代科学认为,电也是有质的,只不过流动得很快,而组成电流的最小单位就是电离子。”

肖晃心里哭笑不得,恨不得把谢行坤打死,自己不是来听谢行坤讲课的,但又不好打断他,只能耐心假装认真听讲。

“有一种特殊的电离子,可以凝聚成一团,飘浮在空气或者某些其他的空间里,我们称为电离子云。从某种意义上讲,天上能下雨的雷云,就是一种大型的电离子云,哈哈,自然没有什么电路,也没有发射器啦!”谢行坤越讲越上瘾,唾沫横飞,幸好肖晃身手好躲得快,不然得被他喷一脸。

“谢研究员。”肖晃实在受不了,只能打断他,不然他没准能讲到天黑,“你就说说怎么减弱电离子云吧!”

“用电离子控制仪啊!”谢行坤眼睛瞪得像灯泡,好像肖晃是外星人似的。

“电离子……控制仪是什么东西?”对于肖晃而言,谢行坤的回答等于没说一样。

“这样吧,我的名片里有单位地址,明天我上班,你来我单位,我领你参观一下,好不好?”谢行坤向肖晃发出热情的邀请。

“太谢谢你了,谢研究员,就这么定了。”肖晃十分高兴,紧紧握住他的手。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肖晃的困难有了解决的头绪,也不去朝阳镇了,开车回家把谢行坤的事说给老九。

老九听得云里雾里,它毕竟是只猫,对现代科学了解得太少了,什么电离子云对它来说,和神话故事差不多。不过它也听懂了,大概就是肖晃找到了减弱灵魂的办法,这样一来,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将肖晃再送去灵界,让他和徐大牙死磕。

第二天肖晃打电话请了个假,上午九点准时开车来到中天市物理研究所。这地方挺偏僻,居然在中天市公墓附近,环境非常荒凉,走进研究所大门,地上铺满枯黄的落叶,就好像走进一个古老园林。

研究所只有一栋建筑,不高才三层,但面积很大,一层楼估计就有两千多平米。建筑的外墙能看到红砖,连窗子都是木头框子的,隐约还有上世纪的一些褪色的标语,比如“无产阶级专政”或者“万岁”。

偶而能看见几个人来来往往,几乎一水都是“四眼”,而且行色匆匆,低头只管走路不看人。

走进研究楼的大门,里面有个签名处,来访人员一律签名,肖晃当然也不例外,签下自己名字后,向工作人员表示自己是来找谢行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