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太后纪事

第14章 灰头土脸

第十四章 灰头土脸

?徐家。

收到沈静芳的信时,徐夫人还有些纳闷。

她这个义女若是有事,让人传个口信儿就是了,何必这么郑重其事的写信?

不会是有什么大事吧?

徐夫人赶紧拆开来看了一遍,看了几眼后,她眉头紧皱,一脸不愉。她对自家还没那么上心呢,干什么去管别人家的事情?

不过,再往下看时,她的眉头就微微舒展开来,看着没那么介怀了。看到最后,她的目光已经亮了起来,脸上的笑意遮都遮不住。

“去把元帅请来。”徐夫人放下信,吩咐丫鬟道。

没过一会儿,徐召廷就过来了。

他大概是最清闲的元帅了,自从身体不好之后,就一直赋闲在家养病,身上没有任何职位。

他虽然觉得郁闷,整日里唉声叹气的,到底还有几分希望。

期盼着,自己重视的义女,为在大元帅面前给自己说几句好话,给他一个实职,就是提拔一下她的三位义兄也行呀。

要不然,在这样下去,他们徐家,哪还会有什么地位?

以前,沈静芳没有坐稳大元帅夫人的位子时,也就罢了,现在,嫡长子都生了,大元帅似乎也很看重她,有些事情,就可以做了。

“静芳来信了?她说了什么?”徐召廷坐下之后,问道。

徐夫人笑盈盈地把信递给他,说道“还是你自己看吧!”

徐召廷倒是沉得住气,看完之后,也没有立即做表态,反而皱起了眉头,说道“区区一个秦氏,用得着我们花费这么大的力气帮她吗?虽然秦氏是大元帅的亲姐姐,可只要大元帅不认,她就只是个远方亲戚而已,以后能帮上什么忙?”

徐夫人笑着说道“元帅此言差矣。大元帅现在不认她,不代表以后不认。不过是碍于太夫人,才不肯那么痛快相认罢了。我就不信,有人会眼睁睁地看着亲姐姐受难而不理不睬。只要有合适的机会,认亲也就顺理成章了。”

现在缺的就是这么一个机会。

她当初虽然诧异于秦姝的年轻,却也没想过,她竟然不是秦大元帅的亲生母亲。后来知道那个消息,她惊讶过后,很轻易就接受了这件事。同时,心里也暗暗为女儿欢喜。

太夫人只是大元帅的养母而已,面对儿媳妇的时候,恐怕也会有点底气不足,想必也不会在静芳面前摆婆婆的款儿。等静芳拉拢了大元帅的心,太夫人在府里的地位,就变得尴尬了。

后来的事情果然如她所料,太夫人果然没有太过为难静芳,还很痛快地将管家权交了出来。

可惜的是,大元帅好几个月不在府中,静芳想拉拢他都没机会,一直到现在,大元帅还对秦太夫人十分孝顺,恭敬有加。

如今,女儿想要找个助力,也是应该的。

秦杏娘只是姐姐而已,又嫁了出去,以后跟静芳也也不会有冲突。

徐召廷闻言,也有点意动,只是心里依旧在衡量得失。

半晌,他才说道“可是,咱们这么做,不会得罪太夫人吗?”

“怎么可能?”徐夫人拔高了声音说道,“我们只是帮一帮大元帅的姐姐罢了,怎么会得罪太夫人呢?于情于理,她都不该怪罪我们才是。”

要不然,大元帅知道她这么冷血,竟然盼着自己的姐姐去死,母子俩岂不是会产生隔阂?太夫人还没那么傻吧!

徐召廷却说道“若是大元帅真在意这个姐姐,早就出手相助了,哪还会轮到我们出头?”

徐夫人却笑道“元帅多虑了。静芳信中说,这是太夫人的意思。太夫人一听她提起大元帅的姐姐,就动了怒,还训斥了她一顿。大元帅自然也不好帮忙了。在他心里,可肯定还想帮的。静芳是大元帅的妻子,肯定比我们懂他的心思。这么多年,静芳做的决定,什么时候出过错?”

徐召廷犹豫了半晌,终究还是说道“好吧,我让老三出面解决此事。”

在这三兄弟里,只有老三徐立清的还有点能耐,应该能够完美解决此事。

徐夫人这才满意地笑了起来。

只要解决了此事,静芳想必会高兴的。

她的承诺,肯定也会一一兑现。

身为父母,谁不希望子女有出息,她可不想自己三个儿子,一直碌碌无为下去。

还有慧珠,也会有一门极好亲事的。

大元帅手底下的青年才俊可不少呢!

将来有静芳给她撑腰,肯定吃不了亏。

然而,令徐夫人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她的儿子,不但没有做好这件事,反而被人打了个半死。

那些人,根本不买他的账,或者说,那些人根本不买徐家的帐。

也怪徐立清太嚣张,仗着自己的身份,威胁他们,以势压人,从头至尾,他都没打算出银子平息此事,更别说给他们一点甜头,许他们一些其他的好处了。

最终惹得众人大怒。这些人在应天,都是有根基和势力的,并非一无所有的平民百姓。虽然碍于形势低头了,但是傲气依旧。

只是苦于没有门路,又听到了一些消息,才结交赵瘸子,希望能搭上大元帅这条线。

哪知道,赵瘸子只是收钱不办事。

逼到这种程度了,大元帅依旧不管他们。

足以看出,大元帅根本不重视他们。

虽然,徐立清出面的时候,他们的确多了几分忌惮之意,毕竟是大元帅妻族子弟,但是,徐立清实在欺人太甚,再加上有心人的挑拨,他们忍无可忍,就将他给揍了。

让徐家失了颜面,出了一个大丑。就是沈静芳也是脸面无光。

不但如此,他们还抢走了秦杏娘家的房契、地契和田契,让他们拿钱来赎回,否则免谈。

应天府也有自己的衙门,秦佑安又选了当地有名望、有能力,又投靠他的人当知府,一切都按照律例规矩来,只是从大焱律例,改成了秦佑安颁布的秦氏律例。不只是应天,所有他占领的地盘,都是如此。

他当过皇帝,对这一点,驾轻就熟。

这些地契之类的东西,自然也是官府认证的红契。

其实,要真抢的话,不通过官府,还是抢不走的。

所以,那些人也没打算真抢,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拿赵瘸子一家没有办法了。

就连赵瘸子,也因为被徐立清连累,而被他们打了一顿,根本下不来床,差点被赶出家门。

据说,秦杏娘的婆婆,当场哭晕了过去。

秦杏娘也哭得不行,她不敢恨这些人,反而恨上了沈静芳。

恨她诓骗自己,连累自己。

明明没那个能耐,还信誓旦旦地说帮助自己,结果,连银子都不愿意帮他们赔。

明明那些人说只要银子就可以了。

不就是两万两银子嘛,她就不信,徐家拿不出来。

沈氏只是说得好听,其实根本不想帮她。

秦杏娘当天就哭哭啼啼地上门找沈静芳兴师问罪去了。

沈静芳被她闹得焦头烂额。

安抚她之后,再次保证,一定会尽快解决此事。

好不容易送走秦杏娘之后,沈静芳咬了咬牙,也不指望娘家了,从自己的嫁妆里,拿出金银,替赵瘸子一家还了债。

她的嫁妆不少,还有聘礼,以及大元帅陆续赏赐给她的古玩和金银等物,这点银钱还是能够拿出来的,只是还添补了几件她喜欢的金玉首饰。

事情最终还是解决了。

沈静芳却失了面子,现在谁不知道,她替赵家做主,却被打脸的事情。

赵家也得回了自己的铺子和田庄。

可惜,发生了之前的事情,秦杏娘到底对沈静芳生出了几分怨言,更别说感激了。

她甚至都没有上门来道谢。

沈静芳即便涵养再好,也气得不轻。

心里又暗暗埋怨徐家无能,一点小事都做不好,出了大丑,连她都跟着脸上无光。

整个人都有些恹恹的,只能继续称病不见人。

从始至终,秦姝都冷眼旁观,完全没有插手。

而秦佑安,表面上的确没有出手,不过,私底下还是出手了,否则,那些人又怎么有胆量跟徐家对上,还抢走了地契房契?

他就是要借他们的手,给这些人一个教训而已。

通过这件事,那赵瘸子一家,应该也知道了他对他们的态度,不敢作妖了。

徐家,也该老实一阵了。

这一世,徐家只要安安分分地当个没有实权的外戚就成了。

雨又连续下了几天之后,雨势减小,最终大发慈悲停了下来。

只是可惜了今年的收成,尽管拼命抢救,但是很多地方,收上来的粮食,能有以前的十之二、三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所幸,佑安早有先见之明,早早抢占了不少受灾比较少的区域,还有很多存粮。养活自己的军队还是不成问题的。

而北边更惨,旱灾十分严重,直到现在还没有下一滴雨,地里寸草不生。就连京城里,都必须要从南方运粮食过去。

偏偏运粮的通道,早就被各大起义军霸占了,隔断了南、北之间的关系,粮食运不过去,京城里的那几位都急了。

如今,朝廷也顾不得对付傅景山了,而是忙着拉拢“泽王”,打算招降他,劝他归附,也好给京城供粮。

谁让他是除了祁五之外,最富有的呢!又不像祁五那般野心勃勃,势力虽大,却也没到让朝廷胆颤的地步,跟朝廷也没有深仇大恨,实在是一个非常好拉拢的对象。

因为潘和泽连连在秦佑安的手上吃亏,又见秦佑安来势凶猛,紧咬着他不放,早就对秦佑安恨之入骨,也希望借助朝廷之力,对付秦佑安。

对于潘和泽来说,秦佑安对他的威胁,比朝廷更大。

因此,他到底是归附了朝廷,开始给京城供粮,待干掉了秦佑安,他再反水便是。

秦佑安对这一点心知肚明,却没有去理会,他已经派人开始给番薯育苗了,打算试种一季番薯,这时候种下去,到了秋天,就能收获了。

与此同时,何韵婷也坐船离开了鄂州。

她的目的地,就是应天,自己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