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夕阳离歌

第138章 再上九华山

第138章 再上九华山

十年磨一剑,黑色的六月高考,在家长老师和孩子们万分希冀下渐渐离场,三天的高考转瞬即逝,弹指一挥间。

高考结束了,有人欢喜有人愁,那些忧愁的人自然是那些平常不努力,只想着投机取巧之人;欢喜之人自然是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之人。当然,张松等人自然属于那种欢喜之人,因为他们全部都被皖北大学录取。

高中的学生生涯已经结束,他们都拥有着一个长长的假期,这不,录取通知书下来后,他们就商量好决定充分利用这个没有任何忧愁与烦恼的假期去度假。他们自然而然把目光抬向了九华山,想去一睹九华山的人文与风采。

九华山天开神奇,清丽脱俗,是大自然造化的精品,有“莲花佛国”之称。境内群峰竞秀,怪石林立,九大主峰如九朵莲花,千姿百态,各具神韵。连绵山峰形成的天然睡佛,成为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有机融合的典范。景区内处处清溪幽潭、飞瀑流泉,构成了一幅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还有云海、日出、雾淞、佛光等自然奇观,气象万千,美不胜收,素有“秀甲江南”之誉。

九华山气候温和,土地湿润,生态环境佳美。又四季分明,四时之景不同。春天,满山吐芳,百鸟和鸣;夏天,佳木繁阴,谷风清凉;秋天,层林尽染,别富情趣;冬天,琼楼玉宇,超然空灵。四时美景不同,让人叹为观止。

九华山以地藏菩萨道场驰名天下,享誉海内外。公园719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渡海来唐,卓锡九华,苦心修行75载,99岁圆寂。因其生前逝后各种瑞相酷似佛经中记载的地藏王菩萨,僧众尊他为地藏王菩萨应世,九华山遂辟为地藏王菩萨道场。受到地藏王菩萨“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愿感召,自唐以来,寺院日增,众僧云集,香火之盛甲于天下。长期以来,各大寺庙佛事频繁,晨钟暮鼓,梵音袅袅,朝山礼佛的教徒信众络绎不绝。

九华山文化底蕴深厚。晋唐以来,陶渊明、李白、费冠卿、杜牧、苏东坡、王安石等文坛大儒游历于此,吟诵出一首首千古绝唱,黄宾虹、张大千、刘海粟、李可染等丹青巨匠挥毫泼墨,留下了一幅幅传世佳作。唐代大诗人李白三上九华,写下了数十首赞美九华山的不朽诗篇,尤其是“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成了九华山的“定名篇”。

众人驾着车携带者自己的“家眷”雄赳赳气昂昂来到九华山。

一下车,引入眼帘的是一叶醒目的绿色,给人一种寂静神秘之感。如一只刻满图案的螺舟被搁浅在水边,依在一潭清幽里,不肯离去。潭水如清润的碧玉,在身边温婉;花儿如发簪上的簪花,妩媚地开着,以一种淡定的姿态卧在一个碧绿的梦里,寂静无语,无悲亦无喜。

扇形的叶片上有一些细细的脉络,那么清新地伸展着。叶片嫩嫩的,绿绿的,柔柔的,上面有一些细细的绒毛,映着阳光的,软软地透着一层质感。它们贴在古树的表层,以纤巧的姿态展示着新生的美丽。

也许一切生命在很青春或很得意的时候,从来不会有谁去关注它的珍贵,而只有在它接近苍老或者处于某种困厄的时候,才意识到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超越生命的高度,能够创造出第二次生命。而生命的魅力只有在与苍老相拥时才得以发现,生命的高贵只有在与困厄挑战中才得以体现,生命的价值只有在与强大压力的抗争中才得以彰显。就像这苍老的古树,这嫩绿的叶片,不正是在与困境的竭力抗争中才得以完成它的壮美,才得以向天地之间证明生命伟大得不可以轻视吗?

风轻轻地吹过来,花儿微微摇曳,很温柔,很恬静。俯身拾起一缕馨香,植在灵魂深处。于是,馨香如梦,走入淡定……

众人一边走一边不停地忙着拍照留影,脸上的笑容从未间断过。这是一种满足,对自身的满足,对大自然的满足,对生命的敬畏……

相比众人而言,张松此时却满怀心思,因为他有太多的疑问,太多的疑惑想要去解答,他想要追求那虚无缥缈的答案。在他心里,总有个声音一直在呼唤他,来到这里,那个声音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显,每当进一步,他就会激动一分,他相信,要不了多久,也许在下一秒,他就会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就在大家尽情忘我的游乐时刻,却不知有个人悄悄消失在他们视线之内。张松在众人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时候,远离众人而去。因为他要去寻求一个自己都不知道的答案,对他而言这算是个秘密。秘密就是外人不知道的事。他不能也不想让别人知道,有些事有些问题有些答案,只能一个人承受,只能一个人来背负。

望着似曾相识的古寺庙,张松有点感叹,几个月前是自己生平第一次来这里,没想到,几个月后自己会再次来到这里,也许这就是冥冥中的天意吧。这里到底隐藏着什么与自己有关联的秘辛?为何每次来到这里都会有种特别想哭的冲动?这到底是为什么?

收回那份落寞的情绪,张松明利的眼眸朝寺庙里看了看,随即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没有犹豫,抬起脚步迈了进去。

“大师,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张松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尊重的向一位得道的高僧打着招呼。若是仔细看,便会认出这和尚就是几个月前给张松看手相的和尚,也就是现任九华山主持方丈的师弟。

“呵呵,原来是张施主,真是幸会幸会,多日不见,一切可还安好?”和尚笑着问候道。

“托大师洪福,一切安好。”

“阿弥陀佛,真是我佛慈悲。”和尚揶揄道。

“张施主这次是一个人来游玩吗?”

张松眼睛一转,反问道:“大师,你说是天上的云在动,还是那池塘里的鱼在动?”

和尚没想到张松会这么回答自己,深邃的目光多盯了张松两眼,随后淡淡道:“非云动,亦非鱼动,自然是人心在动。”和尚双手合十道:“没想到张施主年纪轻轻就能言善辩,并且对我佛佛义有一定的造诣,真是难得。”

张松轻轻摇头,谦虚道:“大师妙赞了,我只是个不入流的凡夫俗子,又岂能与大师相提并论。实不相瞒,这次我并非一人前来,而是和朋友一道,只是……”话说到这里,张松却不再继续,只是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个和尚。

张松故意没有把话说完,和尚又岂能不知。其实和尚早已看穿看张松的这点小把戏,他记得方丈师兄当初告诉过自己这个年轻人还会再次回来,让真是越来越看不懂自己的方丈师兄了,当时的一面之缘就能看穿未来,预知将要发生的事。

虽然不能打诳语,但他还是有心要考验张松一番,于是装傻道:“只是如何?还需要张施主抛却同伴独自前来。”

“有些事知道的人太多并非好事,既然如此,何不一个人默默承受,我能管住自己的心,却无法掌控他人。”

“张施主果然是天资聪慧。”和尚由衷感叹道。

“话已至此,我想大师应该清楚我此次前来的目的吧。”张松巧言道。

“恕和尚愚钝,还请张施主不令赐教。”和尚选择继续装傻。

“好,既然大师不肯承认,那我就冒昧直言,如有过错之处,还望大师见谅。”张松向和尚颔首,道:“之前大师所赠之言“苦命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究竟是和寓意?上次潜心参佛,为何释迦摩尼会黯然怆泪?这一切都预示着什么?”

和尚心里十分清楚张松要问的问题,但他却无法给出张松想要的答案,略一思索,随后道:“阿弥陀佛,看来我要让张施主失望了,我佛教义何其博大精深,贫僧只是肉眼凡胎的和尚,终其一生却无法参透一二,贫僧也只能给人看一看命相,说来真是惭愧。至于佛祖应世,更不是我等修行浅薄之人便能参透。”

张松看出和尚明显不想告诉自己某些事,见这样下去无法根本就得不到自己迫切知道的答案,于是巧言令色道:“大师,你要知道出家人不打诳语的。”

和尚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罪过罪过,贫僧只是实话实说。虽然贫僧无法参透张施主,但贫僧向张施主保举一人,敝寺方丈或可解答张施主心中的一切疑惑。”

“既然大师有难言之隐,我就不便打扰,大师珍重。”张松转身就走,不曾回头。和尚看着张松离去的背影,直到张松消失在不远处的拐角处,这才淡淡道:“姻缘情劫,福祸相伴,三生石上,宿命相连。苦为孤煞,叛众亲离,真爱沧桑,万劫红颜……”随后长叹一声转身进屋。

消失的张松此刻靠在一堵墙前,右手紧紧握拳,眼神却有些迷离之感,看其样子,萧瑟,落寞,忧郁,哀伤……那和尚最后说的话完完全全一字不漏的全部被张松听到了,因此他才有此刻的神情。

“方丈大师,没想到这么快又见面了。”说话之人正是张松。之前听到和尚说的话后,张松无限伤感,但片刻后,他收拾失落的情怀,匆匆赶来找寻主持方丈。

“呵呵,原来是张施主,真是失敬失敬。”主持方丈见到来人,寒暄道:“不知张施主此次前来所谓何事?”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方丈大师,我想这次您应该可以告诉我某些事了吧。”张松此刻仿似入定的老僧一般,古井无波,心静如水。

“唉”,主持方丈轻轻叹了一口气,缓缓道:“该来的始终都要来,难道这就是天意吗?”方丈抬头望天,像是想要找寻什么一般。

张松没有打断方丈这一举动,因为他已知道主持方丈即将会告诉自己某些就连自己都不知道的事。

良久,方丈收回目光,看着张松淡然道:“姻缘情劫,福祸相伴,三生石上,宿命相连。苦为孤煞,叛众亲离,真爱沧桑,万劫红颜……”

张松此刻心神大震,这怎么可能?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何他们两人说大话一模一样?难道这就是我千辛万苦想要找寻的答案?不,我不相信,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自己真的是那所谓的孤煞?“真爱沧桑,万劫红颜”这又是何意?难道值得是她?万劫红颜,万劫红颜,难道她将有灾难降临?不,不,这不可能,这怎么可能?

方丈看出了张松那迷乱的心神,惋惜道:“夕阳坠,人心碎,一段爱恨一段情;朦胧双眸,看不清轮回,沧桑人世,喜悦难追;天涯咫尺,镜花水月,浮华缠绵,徒留伤悲。”

这一刻,张松的心仿似在滴血,仿佛心被人给挖开一般,至疼至痛。他不敢相信的望着主持方丈,声音有些颤抖道:“这,能否,告诉我,告诉我这究竟是为什么?我要如何才能,才能摆脱这种噩梦?”

主持方丈轻轻摇头,悠悠道:“姻缘情劫,福祸相兮,三生石上,宿命相连,至诚之心,为爱逆转;去吧,孩子,你的路还很长,勇敢去面对你即将要面对的人生,但是你一定要记住,凡事又因就有果,因果循环,未来的一切都有你自己把握。”

主持方丈的最后一句话已经给了他暗示,聪明的他听出了其中的意思,他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有一个因和果,一切都还有机会去挽回,去阻止,这让他又找回了一丝希望和光明。

张松听着主持方丈的话,默默转身准备离开,就在他刚迈开脚步,主持方丈就喊住了他。“我们有三缘,今天是第二缘,下次相见是为第三缘,缘起缘灭,存在天理,三缘过后,一切都将结束,所有的一切都将划为句点。”

“正如方丈所言,希望下次相见之时,一切再回到原点,期待我们下次的相逢。”虽然无法完全理解主持方丈这话的意思,但张松还是跟随着主持方丈的话语附和着他。因为他知道主持方丈是个不出世的高人,他的话十之八九不会出错,既然他说他们之间还有一次缘分,那就一定还有相见的机会,只是张松现在不知道他们下次再相见,却正如这主持方丈所言,所有的故事都即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