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问道

第一**OSS张三丰

张三丰绝对是本书的第一大BOSS,其人其事在明史上亦有记载。个人认为张三丰强悍之处绝对在金庸小说中排名第一,这不仅仅是对其武学的推崇,而是对其学究天人、开启武当一派功夫新武学的赞赏,现将其强悍之处列举供各位大虾们指点一二:

张三丰原名张君宝,这点在神雕侠侣上略有描述,然以区区十来岁的年纪和当时五绝在气势上分庭抗礼,丝毫不lou下风,当然这并不是说在功夫上就可以和他们打过。个人认为功夫的强弱可以在后天学习,使自己变得很厉害,但气势就不一样,那是从先天带来的气质,不是简单学习就可以获得的。记得原书记载‘只见他形貌甚奇,额尖颈细、胸阔腿长,环眼大耳,虽只十二三岁年纪,但凝气卓立,甚有威严。’连杨过看了也暗暗称奇。当时杨过已然是名誉天下之人,所见高士定然不少,但能让其称奇只怕不多,张三丰以区区十二三岁的年纪能让杨过侧目也算是了不起了。

其二:少年之时的张三丰于武学一道可以说丝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也只是打小跟随觉远学习十之一二的《九阳真经》,其中不解之处只怕是死记硬背,但在受到了杨过四招指点之后竟可以和尹克西打过,以及觉远在中间的随意评述。虽然金庸先生着墨不多,已然可以从中窥见张三丰于武学的资质,至少在已经在当时五绝之上,很多东西连众人没有领悟到的张三丰都可以化作使用的手段,尤其是其对大自然法则的领悟更是当时众人所不能。要知道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万千,能将其势、法、物融入自身的修为,只怕是其他人都不能,更不用说携天地之势为我所用了。

青年时的张三丰以其十之一二的《九阳真经》为根基,加上一套少林长拳,在没有名师指点的情况下独自悟道,后面尚有少林视其为叛徒,即使没有派人追逐于武林之中,日子艰难可见一癍。张三丰却以一柄真武剑游转于江湖之间,其经历势必极精彩又危险。如果张三丰的悟性不够又或是心志不坚,肯定不会熬过那艰难的数年。直到二十七八岁的时候无师自通领悟道家养生之法,将其融入自身的武学修为之中,此时武当一派的武学可见雏形。

四十岁以后张三丰已然不滞于物,正真达到了万物皆为我所用,于他眼中天地万物无一不成为利器。这也是他为什么四十岁后弃真武剑不用,几乎从那以后他便再没用过兵器。想到金庸小说中的另外两位强人——独孤求败吹上天也是四十岁以后才有此境界,而从他埋剑之所可以看出他是从小练剑,于剑道方面必定有过人的天赋,其他方面则未显有什么特别的。扫地僧则是不得而知,但至少也得道四十岁以后。少林寺的武学典籍不可谓不丰厚,其中有多少前人的智慧、精华在其中,我们也不去考究,但至两人的习武的环境比之张三丰好上数十倍是毋庸置疑的。

张三丰在他们最强的武功方面并不输于二者,独孤传下的两套剑法——杨过得到的重剑法和令狐冲的九剑,就以剑意来说根本和太极剑不在一个档次上。且不说九剑太假,其剑意是有进无退。大家都知道刚则易折,攻不可久,中国人讲究冲虚中庸之道,绝对不会有此霸道之法,当然这也不能否定九剑的威力。个人认为冲虚的太极剑之所以输给令狐冲的九剑,完全是因为令狐冲是男猪脚,而冲虚不是,没必要显得太拉风,抢男猪脚的风头。

至于扫地僧的金刚不坏,张三丰已然达到天人合一之境,想来就是乔峰亲临也伤不了他。他之所以能被刚相所伤,恰好说明了张三丰作为一个人,他有人的情感,他为为少林寺的毁灭而痛心。有了这种悲天悯人之心,人数仁者无敌,所以他才能有如此大的成就。

四十岁以后张三丰就很少动刀剑,更少和人出手,因为能让他出手的人几乎放眼江湖都找不到。至此张三丰站到了中华武学的最高峰,有了之前的机遇和经历之后,张三丰尝试为武当一派的武学做一个总结:个人认为其成就不在《九阴真经》之下,正因为如此武当一派的武学才成了系统性的,有根基,有主干,有蔓枝,最后终于开出了太极这朵武学奇葩,武当一派真正具有了和少林分庭抗礼的实力。而张三丰也完成了对天人合一的理解,想必后来即使有新的武学出世也非世人所能理解。

其三:张三丰学究天人,提倡三教合一,对于道家练气养生的功夫理解很深,因此史书记载他活了一百四十三岁也非无稽之谈。这和他乐观的性格也很有关系,在倚天中这位九十高龄的老人在寿宴之时得知第三弟子俞岱岩身受不治重伤,尽管和弟子亲如父子,但张三丰仍能克制自己,而不是发飙将少林灭了。其后更能为武林着想,静心为弟子疗伤,从头至尾也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迁怒到他人,要知道以此时张三丰的威望和武当的实力,即使灭不了少林也必能使其元气大伤。

一百岁寿宴的时候,最喜爱的第五弟子张翠山自刎身死,张三丰忍让了,没有将伤痛迁怒到来武当闹事的众人,更是细心治疗张翠山之子。在无法治愈之后不顾个人的名望自降身份于少林,在今天看来都很难做到的事情,张三丰却看做很平常,因为名声救不了人,身份救不了人。在被少林拒绝之后仍没有丧失希望,安慰无忌。

一百一十岁左右的时候最小弟子莫声谷丧命于青书之手,张三丰心中之痛可想而知,中国人最悲痛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对于一般人而言可能早就垮了。但张三丰这位老人硬是挺过来了,其平和的心态、浓郁的亲情是支撑他的信念。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他对人生的参悟已经到了何等的境界,这也是他能创造出一套又一套精彩武学的根基,只有将武学立足于对生命的理解之中这样的武学才有存在的价值,才有流传下来的必要。而这两点正是独孤等人所缺的。这类高人只知道和人印证武学,却忽略了自身的修为,因此在没有对手之后意志便消沉下去,再没有更高深的武学出世,一般来说连性命也不长久。张三丰却不然,他可以沉淀,像陈年的老酒一样越酿越香,越沉越精彩。

其四:张三丰的成功之处将武学和人体的功能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从而使武学不仅具有了攻击性,同时还具有了强身健体的作用,这是他人所不能的。民国时期的霍元甲就是因为练武导致内伤,最后丧命。但武当一派的武学却不然,修炼到最深处虽然不能长命百岁,也能延年益寿。太极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其五:武学不是张三丰的全部,他通读道藏,对其他教义也略有涉及,这使得他不偏激,不自大,能站到一般人所不能达到的高度上,这样创造出来的东西必定他人所不能达到的,也使得武当一派的武学另辟溪路,不同以前的武学套路,真正做到了由理解到创造的过程。

其六:张三丰是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武林盟主,也不是传说中神一般的存在,他给人的感觉是实实在在的。小说中高人的脾气一般都很怪,似乎处处高人一等,时刻保持着和他人的距离,这样的结果要么远离社会,要么被人遗弃,更不用说用什么有价值的创造了,因为拖离现实的东西就无法存在的。但张三丰没有,他开朗、和蔼、没有目空一切,甚至还有些诙谐,这些都为他能成为真正的武学宗师创造了基础。

大抵看过武侠小说的读者都知道高深的武学不是一般人都可以学的,对其智慧、悟性、根骨的要求都很高。但张三丰创造出的太极既包含了无限的宇宙哲学,又不隐晦难懂,任何人都可以学,对人的智力也没有什么要求。用张三丰的话说便是:太极练到深处风起云生,既包罗万象,却又简单明了。因此太极必然易学难精。

老子著三千言道德经,伏羲制六百爻八卦图。都是从最简单的生活中取精华,提炼之后大智若愚、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能做到上善若水,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张三丰安然,恬静,豁达,通透,能享受生活的人都不简单。

所以我顶张三丰。

当然以上理解都是以金庸先生的小说为根基,只是对武侠小说中人物理解的一番胡言乱语。如果根基不成立,理论自然也就成了无稽之谈了,望各位大虾指正。

上一页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