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做刘禅

第267章 治世思想

刘闪端坐殿上,思考着如何才能缓一缓这笔账。没想到,葛玄进殿后最先提起的就是此事。

“皇帝陛下姐弟重逢,可喜可贺!贫道十几年的苦心,总算没有白废。”

七十多岁的葛玄精壮干练,目光矍铄,刘闪很自然地打了个太极:“朕能迎回二位姐姐,葛道长功不可没。葛道长经营多年,应该不是为了这点钱吧,哈哈!”

“陛下睿智!贫道此举,不过是为了结下一份善缘。”葛玄正色说道。

“哦?葛道长也精研「佛」法么?如果朕没记错,「善缘」之说来自佛家吧?”

葛玄并未纠缠这两个字,他对300万的巨款也未提起,慢慢地说道:“陛下,我大汉高祖立国之始,摒弃秦法暴政,采用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文帝、景帝亦遵循无为而治,国力日渐强盛,万民归心。”

刘闪想看看葛玄来此的目的,他并未答话,葛玄接着说道:“自大汉丞相卧龙先生仙去之后,陛下亲政,亦是采用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无为而治」之思想,这才使得大汉的国力迅速增长。

贫道听闻陛下废除「守孝」和「殉葬」礼制,提倡殡葬从俭,提倡「法无禁则准」,这确实是万民之福啊!不知陛下对其他的诸多礼制有何见解?”

“不瞒葛道长,我大汉沿袭了武帝以来的诸多礼制,朕对「德、仁、礼、孝」等等礼制还是比较认可,对其中的某一些比较反感而已。”

“陛下,武帝定下的这些礼制,多源于周礼,以贫道看来,这些礼制并非强国之道,望陛下慎查之!”

葛玄说到此处,刘闪终于明白了他来此的目的。他从未提到「儒」字,言语中却表达出希望废除儒家礼制,推崇道家治国理念的愿望。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学说之一。

儒家思想主张「六德、六行、六艺」,主张以仁为核心、为政以德、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民贵君轻等等。

后来的董仲舒又提出「春秋大一统」的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

从此之后,儒学成为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古代的主流意识,对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到了从宋朝时期,儒学更是大兴,各朝帝王为了便于自己的统治,为了稳固社稷的需要,将儒学中的许多积极思想改头换面。

自这时起,纯正的儒学完全变了味,许多陈旧丑陋、迂腐不堪的思想大行其道,固化、僵化了百姓的行为规范,被后世所诟病的诸多儒家思想,其实就是源于这个时候。

刘闪是一个拥有上帝视角的穿越者,他能清醒地意识到,在一千多年以后,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淡化甚至丢掉了儒学中的「德、仁、礼、信、孝」等等积极的思想。

现在的刘闪也是一个帝王,他跟历朝历代的帝王一样,也需要用「忠君爱国」的儒家思想维护自己的统治。

他可以废除儒学中的一些丑陋的思想,比如「殉葬」、「守孝」、「厚葬」等等礼制,但他从未想过废除所有的儒家思想。

在刘闪看来,不论是现在还是一千多年以后,不论社会制度如何变化,不论是国内的贵族还是普通百姓,“爱国、仁爱、教化、性善。”等等积极的思想都不能摒弃。

想到此处,刘闪正色说道:“葛道长,武帝名义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实际是「阳儒阴法」;在朕看来,目前仍需以法治国,以儒学中的积极思想教化万民,最终达到「无为而治」。”

刘闪的话说得很明白,他在认同儒家和法家的同时,并未完全否定道家思想。

在帝制社会形成之前及初期,先秦的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贤人政治,强调道德感化;

法家则提倡「一断于法」,实行严刑峻法,强调暴力统治;

道家则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其实三者有很大的互补性。

“陛下的意思是……”葛玄脸上满是紧张的神情。

“葛道长,道家典籍《易·坤》中提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提倡心胸宽广,不以个人得失为主,重公轻私,朕对此深表赞同!”

刘闪如此说,葛玄的脸上略有喜色,刘闪又接着说道:“我大汉前淮南王,高祖之孙刘安,他所著《淮南子》,朕甚是欣赏,将其视为治世之神作!”

“哦?陛下也曾读过道家的《淮南子》?”葛玄欣喜地问道。

严格说来,《淮南子》算不上道家典籍。不过,由于刘安本人就信仰黄老道家,书中又融入了道家思想的精髄,葛玄将其列为道典,这也没什么不妥。

“不错!葛道长,朕对《淮南子》中的许多见解深表赞同!比如《淮南子。主术训》中提的「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淮南子。俶真训》中提到「置猿槛中,则与豚同,非不巧捷也,无所肆其能也」,这些思想朕非常欣赏!”

葛玄面露喜色,不停地点头,刘闪接着说道:“《淮南子。说林训》中提到「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淮南子。说山训》中提到「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朕记得,《淮南子:主术训》中也提到。”非澹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这简直就是道家「修身养性」观点的最好诠释!”

“陛下对道家思想的感悟至深,远非常人所能及,陛下真乃天人也!”葛玄由衷地赞道。

“葛道长,朕认为,像「宁静致远,厚德载物」这种深得道家精髄的治世良言,以及许多教化世人的道家思想,朕都很欣赏,这些绝不能废弃,应当留传于后世,留芳于百世。”

刘闪并未像武帝那样独尊儒术,也没有选择以道家思想治国,但并没有全盘否定道家。

在葛玄看来,此行没有达到让道家思想成为「国教」的目的,但大汉皇帝选择以部分道家思想来「治世」,此行收获颇丰,十几年前的那笔投资并不亏!

“葛道长,你如何知道朕会寻找二位姐姐?如何知道朕会寻找张菖蒲?莫非道家的高人真能料事如神?

还有,朕听闻曹操多次想杀害尊师左慈,都被他用法术逃脱,也有人说左慈已经羽化成仙,这些是否当真?”

刘闪问了好几个问题,此时葛玄显得有些不自然,刘闪继续问道:“葛道长,以你之见,我大汉之国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