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魏蜀通商
姜维偷偷地将骑兵运过长江。在刘闪看来,吴国就算有十几万大军,此战的胜负已经没有悬念。
不过,陆逊始终占着夏口,就连姜维也没有破寨之法。此战纵然大胜,也只是咬掉吴国身上的一块肉,为避免战线拖得太长,最终还是得退回蕲春。
下午申时,从武穴前去支援的三万步卒还未赶到,战斗就已经结束。这三万大军就成了打扫战场的「苦力」。
傍晚,战报陆续传回。
多份战报汇总之后,终于得到此战的最终结果:斩敌一万余,伤敌一万五。因为战场太过混乱,没来得及抓俘虏。
蜀军的伤亡主要是关索率领的步卒:阵亡两千,轻、重伤员五千余名。
各部依照姜维的指令,战斗结束后,为防止吴军反扑,由关索领一万兵马断后,其余各部迅速退至雷水以西,再缓缓退往蕲春。
接下来的两日,木筏在长江两岸往返不止,大批粮草军资送至蕲春城中;
木筏返回时,又将轻、重伤兵送回西岸,再转送到下雉城中休养。
为减轻粮草运送的压力,在蕲春,姜维只留下了两万步卒和四千轻骑兵。
前日,由于句扶、李歆率军杀到时,雷水以东的战斗已经结束,这二将始终闷闷不乐。
得知主力大军将撤回长江以西,二将主动请命留守蕲春,姜维欣然允之。
吴军新造的战船到来之后,蜀军将所有的木筏全都拖至岸上,长江水道再次被吴军所控制,蜀军的粮草运输被迫中断。
由于骑兵的存在和保护,蕲春的粮草改由襄阳运来:粮队从襄阳出发,经邔县到达汉水东岸,沿着柏山和大别山往东南而下,经随县、孝昌、西陵等县,辗转五百余里,才能送至蕲春城中。
刘闪、姜维和所有的将领,包括大部分的普通兵卒都明白:如果夏口在蜀军手中,战船顺着长江而下,再多的军粮也能轻松供给,兵进扬州再无后顾之忧。
这段时间里,刘闪和众将一直在想攻破夏口的办法,可惜一直没有好的计策。
就是因为夏口至今未破,运粮才会如此艰难。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蜀军才被迫放弃了武穴和柴桑。
魏国,洛阳。
持有大汉符节的向朗和宗预顺利抵达洛阳。
在正式拜见魏帝之前,这二人以身体不适为由,在驿馆呆了十几日。
这段时间里,向朗在「老友」刘晔的引见和帮助下,二人私下拜会了大司徒董昭、大司空王淩,以及其他的朝中大臣和众多的曹氏宗亲,送去许多美酒和丝帛做礼物。
除此之外,在刘晔夫人的帮助下,大将军曹爽,以及司马懿、满宠、蒋济等人的夫人,她们都收到了来自蜀中的美酒和上等的丝帛。
通过这些打点之后,向朗和宗预再正式上殿,拜见魏国皇帝曹芳。
大殿之上,向朗和宗预拿出了「归还」樊城的诚意,再顺势提出两国通商。
此时,殿内的众臣仿佛统一了口径,纷纷赞同两国通商,把持朝政的曹爽却一语不发。
向朗见曹爽难以决断,于是说道:“大将军,两国通商,互通有无,既可让两国的百姓获得利益,又可增进两国相互间的了解,能有效消除两国间的分歧和隔阂,望大将军速作决断。”
“大将军,通商之事对两国都有利。如果大将军难以决断,我可在馆驿多等些时日。等到司马都督回到洛阳之后,咱们再议此事,大将军以为如何?”宗预诚恳地说道。
“哼!”曹爽不悦地哼道:“通商之事,我自有决断!何必等司马都督回洛阳?”
“不知大将军做何决断?”
“我大魏资源广博,既然要通商,贵国就不该有所限制。”曹爽冷冷地说道:“听闻贵国的各类药材疗效极好。你与吴国通商时,对药材的自由买卖存有诸多限制,这就是你家阿斗通商的诚意?”
“大将军有所不知!我国的药材疗效极佳,但是价格实在太贵,吴国上下名医颇多,他们看不上,所以一直没有商旅购买。这并非我国有限制措施,望大将军明察。”
“想必这殿上的众臣,十有八九都喝过你送来的美酒,这确实是世间极品!但是,你家的商船要逆流北上至樊城,往来速度极慢。若能由我国商旅自行到永安城购买,这岂不是一举两得?”
“只要大将军愿意,贵国的商旅可以跟吴国商旅一样,自由往来于长江和汉水之上,我方可提供应有的保护。
同时,我可承诺:樊城仍然做为双方贸易的中转站,我方不驻军,希望贵国也不要驻军,由两国的商旅在此自由贸易。”
“既然大将军已经应允,那两国通商之事可就此定下。待我回驿馆拟好协议,再劳烦大将军加盖印玺。”
“不必!就在殿上拟好便可。”
“大家军心系两国臣民的利益,外臣实在钦佩。既然如此,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
江夏郡……
经过一年多的征战,吴、蜀两国都显示出疲态,两国似乎有了共同的默契:在这年底时,双方再无刀兵,都进入了难得的休整期。
孙权将夏口增兵至三万,仍由陆逊驻守,只留下丁奉、丁封父子二人协助;
武穴、柴桑二城,孙权各留了1万兵马,其中武穴由周承、胡综二将驻守,柴桑由张梁、吕霸二将驻守。
其余的将领陆续回到建业,主力兵卒也被撤至百里之外的怀宁县屯扎。孙权此举,也是为了减轻粮草运送的压力。
与此同时,刘闪再次借鉴诸葛亮出祈山时用过的「轮换」制度,允许一部分将领采用轮换的方式,以45天为限,让他们返回成都与自己的家人团聚。
同时,刘闪正式允许「四平」以上军职的将领携带随军夫人,也鼓励各位将军的家属,以及蜀中有条件的富户世家来江夏郡游览,欣赏大汉江山之江南美景。
这日,刘闪和几名将领吃过烤鱼,正在帐中打麻将,突有信使来报:“陛下,大将军:关将军率一部骑兵出寨,已过江边小道,正往柴桑方向而去。”
“慢着,四条,我要杠!”刘闪头也不抬地问道:“哪个关将军?”
“禀陛下:三个关将军都去了!包括关索将军的四位夫人,还有李遗将军也去了。”
去往柴桑的,似乎都是关家的人。
他们只带了一部骑兵,也就是400骑,难道他们想要攻取柴桑?
柴桑城中有一万吴兵驻守,他们带去的又是骑兵,如何攻城?这明显不可能!
刘闪愕然地盯着姜维,姜维也是一头雾水:“陛下,最近我军将士都在休整,除了必要的信使和哨探之外,末将从未下过任何军令。”
“关将军出发前,是否说过什么?是否有特别的举动?”刘闪疑惑地问道。
“回陛下:昨日,三位关将军刚从当阳回来,他们好像是去了趟临沮,应该是祭奠我大汉的前「前将军」关羽。除此之外并无异常。”
姜维提醒道:“陛下,我大汉的前「前将军」关羽,是在十八年前的冬季遇害,若要说具体时间,应该就在十二月底。”
“不好!”刘闪扔掉手中的麻将,猛地起身说道:“他们不是去往柴桑,而是去了柴桑以南150里的南昌!”
“南昌?陛下,为何肯定是南昌?”
刘闪没回答姜维的话,也没在意张绍、傅佥疑惑的表情,赶紧说道:“传令:夏侯将军领三千……”
“陛下,夏侯将军已经返回成都。”
“哦……这样……”刘闪想了想,然后说道:“令柳隐、文钦二将,领三千步卒屯于赤湖,确保江边小道的畅通。”
“陛下,这到底怎么回事?”张绍警惕地问道:“要不要末将引一军去攻柴桑?”
“不必!”刘闪肯定地说道:“如果朕没记错,有个吴国的大将葬于南昌。如果朕没猜错,关将军这次去惹事儿,恐怕要拉仇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