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做刘禅

第324章 天不佑篡,我不背君

少时,一名年约四十的妇人来到殿内,她身着布衣却仪态端庄。

“草民参见山阳公夫人!”壮男恭敬地拱手行礼。

“我太极堂从不收百姓的任何东西,也不接受馈赠。”妇人不卑不亢地说道:“我先看看你的药,如果确有奇效,我可按市价购买。”

男子从随身携带的包袱中拿出几个陶罐,然后说道:“夫人,这些分别是特效的消肿散、止血散、去瘀散、止痛散,还有专门针对风寒、风热的驱邪散。”

妇人打开陶罐,逐一嗅闻后说道:“不错,这些确实是来自蜀中的特效药。不过,我太极殿诊治的都是普通百姓,用不起这种价格高昂的散剂。你,还是请回吧。”

“久闻夫人高节,在下甚是钦佩。这些只是在下带来的样品。宫门外还有一辆马车,车上药粉甚多,在下全部赠于夫人,请夫人不要推辞。”

“不必了,壮士请回。”妇人说罢,转身就要离去。

“夫人!”男子急忙说道:“昔日,山阳公在世时,你夫妇二人还可上云台山采药,施医救民以安百姓;今,夫人独身一人,既无法采药,又减免赋税,若不接受馈赠,县内的百姓又如何消疾去病?”

“我国内百姓人人安居乐业,我太极殿的药品皆以成本价售给百姓,人人都买得起,不劳壮士费心。”

“夫人,太极殿平价售药,你能保山阳国的百姓有钱治病。但是,山阳国之外呢?”

“你到底是什么人?”妇人疑惑地问道。

“夫人,你能保山阳国的百姓有钱治病,能让山阳国的百姓免费上学,能让山阳国的百姓安居乐业,但山阳国之外呢?

河内郡、兖州、乃至全国的百姓,他们都是我大汉的百姓,你能保他们全都安居乐业?”

“你……是蜀……国人?”妇人惊鄂地问道,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我只是一个妇人,没有能力为全天下的百姓考虑。不论你是谁,不论你有何目的,请回!”

“不!”男子肯定地说道:“夫人,你有这个能力!只要你愿意,全天下的百姓都能有钱看病,都能免费上学,都能安居乐业!夫人,你只需点个头就行!”

妇人一语不发,但也没有离开,她犹豫片刻后挥手示意,几名婢女立刻关上大门。

“夫人!十七年前,曹丕篡汉时,你只能「扔玺责兄」,只能发出「天不祚尔」悲泣抗争;

幸得我昭烈皇帝于西川继位,汉统才得以沿续。夫人,你只需点个头,我大汉的壮士很快就能北进中原,驱逐叛逆,复我大汉天下。届时,大汉一统,国泰民安,这正是山阳公和夫人毕生所愿,请夫人慎察之!”

“你口口声声说曹丕篡位,这确实不假。然而,曹丕篡位之时,你们又在哪?难道你们就不是篡位?”

“夫人,我先皇被尊为皇叔,自取西川立足之后,无时无刻不在忧心着北伐中原,解救献帝,奈何当时兵微将寡;

后逢曹丕篡位,传言献帝已经遇害,先皇为承续汉统只得称帝,绝无谋逆之心!”

妇人没有说话,似乎无奈地默认了。

男子继续说道:“夫人!自献帝被逼禅位之后,众多的妃嫔之中,唯有夫人不离不弃,随献帝迁至苦寒的山阳县;

唯有夫人申明大义,与曹丕划清界限。夫人如此高风亮节,胸怀汉室天下,理当有所作为。”

妇人沉默良久,然后说道:“昔日,刘玄德在西川称帝,本就名不正言不顺。我想大胆问一问:你西川势力既然以「汉」自居,如果侥幸得了天下,吾儿刘康,又将以何处之?”

“夫人,当年献帝被逼禅位,我先皇于西川继位,此乃沿续汉统的无奈之举,事实已成。

我大汉陛下已有圣谕,不论夫人是否答应,皆会按照先汉礼制:尊夫人为太皇太后,封刘康为桂阳王,封刘曼为长沙大长公主。”

男子说罢,拿出一封早就拟好的诏书。

从这份诏书来看,刘闪认可的大汉皇帝继承顺序为:灵帝刘宏、少帝刘辩、献帝刘协、昭烈帝刘备,并未承认曹丕的受禅。

妇人阅读诏书后,似乎有所动摇。

“夫人,我大汉皇帝暂时偏居西川,但君臣百姓上下一心,励精图治,现已光复荆州、交州大部;

光复扬、广二州指日可待,很快就可挥师北上。现册封刘康、刘曼至荆州,这只是权宜之计。待中原大地尽皆归汉,刘康、刘曼可自由选择封地。”

“夫人,当今魏国,由年幼的曹芳继位。然,曹芳年幼,朝纲混乱,辅政大臣曹爽、司马懿皆怀狼子野心!

相信夫人也知道:曹芳、曹叡身份存疑,曹爽亦是魏王曹操的养子曹真所生,这些虽是曹氏宗亲,但并非曹氏之正统。”

“夫人!我大汉皇帝施仁政于万民,以忠孝立天下。先是迎回失散多年的长公主,亦尊孙夫人为太后,又尊夫人为太皇大后,足见我皇之仁德;

今,我大汉政通人和,百姓衣食富足,安居乐业。夫人既有体恤万民之心,不应该只着眼于山阳,应当放眼于天下。”

男子几翻相劝,妇人长叹口气后说道:“昔日,我贵为皇后,曹丕篡位之时,未能保住大汉的传国玉玺。今,天下三分,我一妇人,又有何为?”

“夫人,我皇为复汉室天下,驱逐叛逆之时,中原大地恐重燃战火。陛下担心夫人之安危,特令在下前来,护送太皇太后、桂阳王和大长公主入蜀暂避。”

“夫人!当年,曹丕阻止夫人前来山阳之时,众多的妃嫔中,唯有夫人以死抗争,足见夫人申明大义;

我大军即将北伐,太皇太后若能写封手书,揭露当年曹丕篡位之始末,我汉军必能一呼百应,叛逆之贼必会望风逃窜,大汉复兴,必将指日可待!”

“若我答应入蜀,若有一天,汉军北伐中原,能否放过一众曹氏宗亲?”

“当年,魏王雄才大略,匤扶汉室,功勋卓著。魏王对献帝多有责难,却无篡位之举,我皇对其敬仰有加。

今,篡逆者曹丕已亡,我皇若复大汉天下,必不会追究曹氏一族的篡位之举,对有功之臣还会多加封赏,夫人对此不必担心。”

“唉!我身为魏王之女,持节为后之时,曾发誓「永不背君」。可惜,天不佑我大汉……”

“太皇太后……”

“唉!夫君八岁继位,命运多舛。群雄割据之时,几度依附于诸侯。今,前有曹丕篡汉,后有皇叔继位,虽然不合礼制,仍是汉室正统。罢了,罢了,汉室若能复兴,亦我平生所愿。我随你入蜀。”

男子大喜,赶紧拿出一张白绢交给妇人,然后说道:“太皇太后,按照计划,此行将商队送你至樊城。这是大致的路线安排,请太皇太后参详。”

妇人接过白绢,男子又说道:“太皇大后可先做好准备,在下五日后再来。为免遭人怀疑,在下先行告退。”

男子说罢,迅速离开浊鹿宫驾车离去。

回到驿馆之后,男子将一张丝织布条塞入竹筒,正想绑在鸽子的腿上放飞,突有十名魏兵闯入驿馆,男子赶紧将竹筒握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