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做刘禅

第328章 不速之客

三年前,汉丞相诸葛亮刚刚病逝,孙权就派三万大军攻打永安城,在姜维的援军还未赶到之时,太守巩志和李丰率兵四千坚守城池。

当时,因为诸葛丞相的去逝,全军上下士气全无,战斗力特别低下,吴将全琮猛攻几日后,城中只剩五百兵卒在坚守。

在吴兵的猛攻下,这五百兵卒奇迹般地又坚守了数日,直到姜维用计攻取吴国的巴东城,全琮这才暂退攻城兵马。

在这之后,刘闪问起这五百勇士时才知道,他们正是陈到留在城中的白毦兵!

或许是先入为主,刘闪对这支忠诚于先皇的白毦兵不太信任,反而更加信任向宠的宿卫兵。

当然,刘闪不信任,并不代表不重用。自这时起,这支白毦兵就变成了忠诚的死士和细作,他们深入魏国和吴国境内,多次传回重要的情报。

牛金、夏侯霸的家属入蜀,马钧入蜀,钟会入蜀,暗中保护孙夫人,包括高陵外的地道,这些都是出自白毦兵之手。

这支白毦兵很是神秘,刘闪多次询问,他们都对自己的来历守口如瓶,只说自己是「西方上兵」。因此,刘闪也无法进一步扩充这支部队。

长江之上,战船继续往永安方向驶去。

姜维对「将才西归」之事深信不疑。

诸葛果毕竟是诸葛亮的女儿,深得诸葛亮和黄月英的真传,她对排兵布阵知之甚少,在奇门遁甲以及天文星象、占卜算卦等方面则远超自己。

不过,诸葛果毕竟不是神,她能看到祥瑞之气,能算出有将才归来,却无法算出更加详实的信息。

姜维人在船上,他的心却飞到了西部的崇山峻岭,也飞到了西北部的若尔盖草原。

西汉时期,若尔盖草原属白马范围;

北周时期,若尔盖隶属通轨县辖制,属草州荣乡郡。隋代,通轨县又划入汶山郡管辖。

唐朝时期,若尔盖归松州所辖,但这个时候,吐蕃变得异常强盛,若尔盖草原实际被吐蕃管辖。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若尔盖草原在成都的西北,距离成都五百多里,距离东面的汉中,更是超过八百余里。

在这个时代,基于农耕的大汉百姓,多会选择在成都平原或汉中盆地繁衍生息;

自羌人归汉之后,他们却主动选择了迁往若尔盖,迁至这个汉人百姓避之不及的地方。

羌人选择迁往这里,主要基于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自然是羌人心怀故土。他们被形势所迫迁往蜀中,却有着浓厚的思乡情节。

仅仅从地理上看,若尔盖草原距离羌人的故土只有三百多里,虽然被难以逾越的群山阻隔,但它确实距离羌郡最近。

第二个原因,自然是羌人的生活方式。

在两年前,大汉的疆域中,若尔盖地区是唯一的草原。习惯了以部落群居,习惯了游牧为生的羌人,这里是唯一可以牧马放羊的地方。

被册封为「羌王」的迷当,以及被册封为「胡王」的治无戴迁来这里之后,这两位故交并没有明确地划分各自的领地。

两个部落亲如一家,共同逐水草而居,为大汉铁骑繁育战马的同时,共同守护着大汉西部的这片疆土。

这日,迷当正在帐中饮酒,治无戴的信使进帐来报:“大王:胡王派出二百骑剿灭西羌野人,却被野人包围,特令我前来救援!”

“哈哈哈,治无戴!你越来越不中用了!几个西羌野人也摆不平!”迷当将酒碗拍在桌上,厉声喝道:“传令:令滇吾、滇岸二位将军,各率一百骑前去支援,务必歼灭西羌野人,救出胡王!”

“大王,不可!”伐同赶紧劝道:“半月前,这股野人突然出现,已经陆续盗走我三百多匹战马;胡王剿灭失败,足见这股野人非常彪悍。我应派主力骑兵前往,方可将其彻底剿灭,不可再用添油战术。”

“杀鸡焉用牛刀乎?”迷当不屑地哼道:“治无戴老了,本王却不老!来人,立刻点二百骑兵,随本将前去支援!”

迷当愤愤而出,伐同总觉得不妥,他与滇吾、滇岸短暂商议后,三将领着两千多骑,远远地跟在迷当身后。

迷当领兵赶到时,陷入苦战的治无戴仅剩几十骑,看着激战的双方,迷当突然大惊,不由得冷汗直冒。

这股西羌野人大约有百来个步卒,他们衣衫褴褛,全身都没有铠甲或甲胄护体,更没有矛戈弓矢等兵器,每人手执一根木棍,硬是将治无戴的二百骑打得落花流水。

“大汉的草原勇士们,随我杀!救出胡王!”

治无戴的形势很不利,迷当不敢再作拖延,他大喝一声,率先冲入敌阵,二百骑兵很快就将西羌野人冲散。

然而,这支野人部队确实彪悍!每个人面对2-3名骑兵仍然游刃有余,就凭着手中木棍格挡或攻击,轻松地游走在骑手之间,经常能出其不意地将骑手扫落马下。

战局越来越不利,迷当也变得焦燥起来。他挺枪刺向一名野人时,枪头被木棍挑开,他正要回枪再刺,却被这名野人的木棍从刁钻的角度击中肩膀,闷哼一声跌落马下。

仅仅是一刻钟时间,迷当带来的二百骑手全部落马,那股野人部队却无一损伤。

迷当和治无戴挣扎着站起身,这二人跟那些骑手一样,短时间内很难恢复战斗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野人将战马抢走。

少时,滇吾、伐同率领的两千骑及时赶到,他们追上野人之后,先派出一千弓骑上阵,骑手远远地围成一个大圈,将野人和三百多匹战马围在中央。

“好!来得好!”迷当捂着肩膀大笑道:“我的枪骑打不过你,换了一千弓骑,乱箭都能射死你!哈哈哈!”

治无戴和迷当飞身跨上战马前去督战,迷当正要下令放箭,却被治无戴挥手制止。

包围圈越来越小,两人来到阵前,治无戴大声喝道:“我部是烧当羌,你们是西羌。你我同属羌人部族,为何要自相残杀?为何抢我战马?”

“自相残杀?”一名手木棍的野人喝道:“若我等想杀人,你们的三百骑早就尸骨无存!”

“口出狂言!你等棍法精妙,能以步卒破我枪骑,本王钦佩!今,你等被我主力骑兵包围,你们的棍法再精妙,面对我弓骑兵又能如何?”

治无戴先将对方恐吓一番,然后说道:“烧当羌和西羌同宗同源,实在不宜互相残杀。若你等归附我烧当羌,这片草原,咱们可以共享!”

治无戴说得没错,这股野人棍法精妙,武艺高强,单兵作战能力极高。不过,他们绝不可能抵挡一千弓骑兵的箭雨。

迷当见这股野人似乎有所动摇,正欲出言劝其归附,却见西边又有一群手持木棍的野人杀来,其数量至少有九百人。

野人声势浩大,迷当、治无戴、伐同和滇吾等人都有些惊骇,赶紧令自己的枪骑排出攻击阵形。

野人队伍渐渐靠近,一个六十岁左右,面色黝黑,骑着黑马的男子特别引人注目,他应该是这支野人部队的首领。

迷当举起望远镜,细看之下,又充满更多的疑惑:野人的首领完全不像羌人,而是一副汉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