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做刘禅

第368章 勿谓言之不预

一百多人很快就围上来,为首的壮男大约三十岁年纪,他将每个女子仔细地打量一番,欣喜地说道:“听说有八仙女在河中洗澡,本公子还不相信!前来一见,果然不假,哈哈哈!”

“劝你尽早滚蛋!”关银屏瞪着说话的男子喝道:“这里的每一个人,你都惹不起!若是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你有一百个脑袋也不够砍!”

“公子,先前打伤我等的,正是此人!”

“哟!听说你挺泼辣,果然有几分味道,本公子就喜欢泼辣型的!”男子大笑道:“来人!全部围住,一个也不许放走!朱二,赶紧回家把聘礼带来,半个时辰必须送到,哈哈哈!”

“大哥,你想一次纳八个妾?是不是……”

“三弟,你放心!当哥的绝不吝啬!咱兄弟仨,每人都有份,哈哈哈!”

“你姓朱,还是姓步?”关银屏问道。

“这有区别吗?”男子不屑地说道:“大吴的左将军左据,丞相步骘,都是本公子的亲戚!你有幸能成为本公子的妾室,也算是光宗耀祖了,哈哈哈!”

“现在,吴国的步骘已经不是丞相,吴国的左将军朱据,亦是被我一枪刺死。”鲍三娘云淡风清地说道:“你若不信,我不介意送你去问问朱据!”

“你到底是何人?”为首的壮男警惕地盯着鲍三娘,又将几个女子扫视一番,然后指着皮肤白晰的李昭仪问道:“她又是谁?”

“再敢废话半句,打断你的腿!”关银屏厉声喝道:“有的人你惹不起!勿谓言之不预也!”

“呵!大言不惭!给我上!全都绑了!等到聘礼送到,本公子就在这河边洞房!”

一百多人手持棍棒蜂涌而来。

“先不要伤人!”

关银屏喝道,拎起木棒就迎了上去。鲍三娘,王悦,王桃不明白关银屏的意思,但也不含糊,纷纷拎着木棒迎上去,双方很快就战成一团。

“河里的三个,应该好绑一点,你们几个上!”男子说罢,他身边的几人毫不犹豫地往河里冲去。

岳阳城头。

刘闪举着望远镜搜寻多时,既没有见到李昭仪和关银屏等人的踪影,也没看到一百多个吴国人的身影。

“奇了怪了!她们去哪了?”刘闪放下竹筒,目光仍在城南的几个湖边搜寻。

刘闪对关银屏和她的几个嫂嫂很有信心,他深信,那一百多个吴国人捞不到半点好处,不过没见到众人踪迹,自然心里焦急。

“刘公子,不必担心。”向宠安慰道:“末将已经让几个宿卫兵骑马去寻,朱熹也派有舍吏在附近监视,相信很快就有消息。”

“不能再等!”刘闪收起望远镜就往城下走去,边走边说道:“把马牵过来,赶紧到城外去寻。”

两匹快马刚刚离去,红衣女子换了一袭绿裙匆匆赶到,城头上自然是人去楼空。

“刘公子人呢?他们去哪了?”绿裙女子焦急地四处张望。

“女主,他们……”

“女主,他们已经骑马走了!听说是要回河东。”另一名婢女抢先说道。

“回河东?”绿裙女子不可置信地问道:“为何要回河东?他们是从这个门出城?”

“回女主,正是。”

“他们若要回河东,可能从西门上船,也可能在洞庭湖上船。”绿裙女子嘀咕着,然后大声说道:“我等立刻上船,先赶到长江口!”

“女主,你还是不要去了!”身旁的婢女态度坚决地劝道:“就算知道他的姓名又如何?他毕竟姓刘,是蜀国刘氏的宗亲!而女主姓王,侯爷是魏臣!你们不会有结果!”

说话的女子虽然是婢女,但她跟其他几个婢女不同,他是受兰陵侯的指派,特意来盯着这个女儿,自然有些权力。

其实,这个婢女说的话没有错。

在这个年代,兰陵侯之女与皇室宗亲,这也算得上门当户对。

若能找到人说媒,双方父母同意这桩亲事的可能性非常大。

然而,这个男子却是刘氏的宗亲,而兰陵侯是魏国所授予。

当前的两国虽在通商,但势如水火,相互间绝无通婚的可能。

“女主,你还是别去了!”另一名婢女劝道:“长江口过往的船只太多,若是拦下每条船去打问,这……这成何体统?”

绿裙少女走出几步,听得婢女的话,顿时呆在原地,不知所措。

“不,我不信!”绿裙女子坚定地说道:“刘公子说过,他要赠我《春江花月夜》的筝谱!对!他一定不会离开!他一定会去栖凤楼!我就去栖凤楼等他!”

“女主……”

绿裙女子说罢,头也不回地往栖凤楼而去。

岳阳南门,城外。

刘闪和向宠出城没多久,一骑快马匆匆赶来。这骑正是前去寻找的宿卫兵,他已经找到李昭仪和其他七人的踪迹。

三骑快马赶到河边,却见八个女子惬意地围坐在河边的草地上,一百多个鼻青脸肿的男子,全都脱掉鞋袜在河中游**,似乎在找寻着什么。

“昭仪,你们这是……”

“陛下,快看,好多的螃蟹!个头真大!”

李昭仪欣喜地指着几个土坑,然后顺手抓起一只巴掌大的螃蟹:“陛下,比你兜里那只还大!”

刘闪疑惑地凑近一看,我的乖乖!

这几个坑全都箩筐般大小,其中的一个坑里已经装了十几只螃蟹!

河里的一百多个男子,还在不停地将捉到的螃蟹送入坑中。

“陛下,是炸的好吃,还是清蒸的好吃?”李昭仪又抓起一个巴掌大的螃蟹,欣喜地问道。

“抓了这么多,咱确实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呆会儿全都送去炒菜馆。”刘闪正色说道。

李昭仪眼中一喜,但很快就暗淡下来:“可是……炒菜馆的伙计应该不会做……臣妾也不会……”

“这很简单,向宠见朕做了几次,他早就学会了,就由他指导店里的伙计做,朕也可以在一旁把关。”

刘闪看着坑里螃蟹,啧啧叹道:“这么多,确实不应该浪费。”

“快捉!下午酉时,这八个坑还没装满,每人留下一只耳朵!”关银屏抡着木棍厉声喝道。

一个男子咬牙切齿地瞪着关银屏,并没有抓螃蟹的打算。

关银屏不动声色地走到他跟前,突然手起刀落,男子捂着耳朵发出鬼哭狼嚎般的惨叫。

“还有谁不想抓的?现在就可以走!”

几个男子交换眼神后,立刻往不同的方向跑去。

此时,几块石头嗖嗖地飞来,正中几个男子的小腿,几个男子再也站不起来,抱着断腿阵阵哀嚎。

“我再说一次!酉时正点,八个坑装不满,每人留下一只耳朵!”关银屏厉声喝道:“我从不喜欢勉强任何人,不想抓的现在就可以走,我绝不强留!还有两个时辰,你们看着办,勿谓言之不预也!”

关银屏确实不像开玩笑,一百多个男子无不心惊胆战,哪里还敢偷懒或逃跑?

关银屏说的最后那句话,刘闪觉得好生面熟。他确信自己说过这句话,至于是何时所说,一时之间却想不起来。

杨州,长江以南。

在丹阳郡的西侧,黄山与长江之间形成一个十几里宽,百多里长的隘口。

这个隘口地势低洼,土质松软,陆逊的大军屯于彭泽以东七十里处,这里正是隘口的最窄处,四十座营寨牢牢遏着丹阳郡的西大门。

营寨东南侧的山腰,矗立着陆逊的帅帐。

“丞相,蜀将张绍屯主力于彭泽,先头的文钦、柳隐距离我军营寨不足五里。”全琮报告道。

“豫章郡三面环山,道路难行。江南的蜀军要进建业,必走此路。”陆逊居高临下,望着几里外的蜀军营寨问道:“江北有何消息?”

“蜀将关索的主力屯兵桐城,大将军在阜陵、历阳各自驻军五千,襄安、临湖各驻军两万;魏军在合肥屯兵八万,舒城、霍山各自屯兵三万。”

陆逊点点头说道:“司马懿欲守合肥,大将军欲守阜陵、历阳;我与魏国联军将战场设在临湖、襄安、舒城、霍山一线,拒蜀军于桐城。如此布防,虽是中规中矩,却可万无一失。”

“陆丞相,司马懿昨日已经动身返回洛阳,防线虽牢,但姜维狡诈,蜀军恐有机可趁啊。”

“司马懿令小将羊祜暂管军务,此人年纪虽轻,但有勇有谋,只要各城只守不攻,蜀军难以突破。”陆逊胸有成竹地说道。

“对了,丞相,听闻魏将郭淮、胡遵、邓艾等人正在赶往合肥……”

“邓艾?”陆逊心头一喜,赶紧问道:“你确定?此消息是否属实?”

全琮犹豫着说道:“大司马步骘前往合肥,与司马懿商讨借粮之事时,由司马懿亲口说出,此事应该不假。”

“如此一来,我吴魏联军必胜!”陆逊信心满满地说道:“姜维领兵,无有败绩。他所忌者,唯邓艾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