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做刘禅

第377章 工业革命的开端

大约半个时辰后,王濬和马钧随向宠匆匆赶来,二人十足地确定:四次爆炸的地点皆在茅房,并且时间都发生在后半夜。

昨日下午,刘闪去茅房就注意到了:船厂内的几个茅坑有些与众不同。

在这个时代,普通百姓家的茅坑都是敞开的,这样方便从坑中提取发酵后的「肥料」。

而造船厂却不同:因为造船厂人员密集,数千人集中在一起,为了避免随地大小便的情况发生,船厂专门挖了几个茅坑。

时间稍久之后,茅坑中必会发出难闻的臭味。因此,这几个茅坑,始终被厚厚的木板盖得严严实实。

刘闪昨日就注意到这张木板,却没有多想;

直到今辰又发生一次爆炸,刘闪这才有所怀疑;

向宠确定几次爆炸都发生在茅坑,刘闪几乎肯定了爆炸的原因:沼气爆炸。

沼气,顾名思义,就是沼泽湿地里产生的气体。然而,就算在一千多年后,很多人对「沼气」也比较陌生;

长久以来,人们经常看到在沼泽地、池溏中、污水沟或粪池里,不时有一些气泡冒出来,这跟刮风下雨一速常见。因此,从没人去研究过这种气体。

直到1776年,意大利物理学家A·沃尔塔,在沼泽地发现了这种与众不同的气体,直到这个时侯,人们才知道这种气体可以燃烧!

每当白天时,船厂的技工到坑边「方便」完后,为了掩盖其臭味,都会拉过木板将其盖得严严实实;

等到凌晨时分,个别起夜去茅坑边「方便」的人,有时会打着火把前往。

因为沼气的比重略低于空气,当木板被拉开时,蓄积了一夜的沼气就会窜上来,它一旦碰到火把,发生爆炸发可能就非常大。

刘闪将爆炸的原因简单讲解后,几名将领对刘闪的话深信不疑。

“陛下,既然沼气如此危险,末将这就命人,将其他两个茅坑的木板掀开,以后再也不许加盖!”

“不加盖?”刘闪讶异地笑道:“马上就到炎热的夏季,如果不加盖,那还不臭气熏天?”

“陛下,这很好解决!末将在稍远的地方,重新挖几个坑就行!”

“王将军,这沼气虽然会爆炸,但只要合理利用,也是一个不错的东西!至少可以用来烧水做饭,也可以用来点「沼气灯」。”

“陛下,沼气灯是何物?”马钧对这个词特别感兴趣。

刘闪幼时就住在偏远的农村,在那个缺乏电力和燃料的山区,很多农户都自建了沼气池,刘闪对沼气灯的印象特别深刻:它非常亮,亮得发白!而且不怕风吹雨打!

“呃……这个灯……暂时还做不出来。”刘闪如实回答。

小时候,刘闪跟其他男孩子一样,喜欢捣鼓家里的任何东西,刘闪也经常将家里的沼气灯大卸八块,然后又原封不动地装回去,父亲从来就没发现过。

刘闪自然知道沼气灯的原理,不过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无法制造出那层特殊的金属网棉:沼气灯之所以泛白透亮,就是因为这层网棉中二氧化钍的作用。

“陛下,可否画个简单的原理图?就像发动机一样,微臣若能明白它的原理,也可在闲暇之余研究研究。”

看着马钧期待的眼神,刘闪也不含糊,找来几张草纸,不到半刻钟就画出沼气灯各部位的结构。

不过,刘闪给马钧讲解它的原理,却花了整整一个时辰!

“当前,马局长还做不出沼气灯,朕却可以建个沼气池,将沼气收集起来,用来烧水做饭也不错!”

刘闪说罢,又在草纸上画出沼气池的建造方法,刘闪稍加讲解,王濬和马钧很快就弄懂了它的原理。

“沼气池的结构很简单,只是传输沼气的管道不好弄。”刘闪苦思多时,仍然没有方便又廉价的解决方案。

“陛下,如果不用铸铁管,应该可用竹筒暂时代替。”马钧自信地说道。

“行!你们自己捣鼓就行!只要作好密封,不要漏气,别再爆炸就行!”

“陛下放心,微臣必会小心谨慎!”

“你们先回船厂,尽量抢救伤者,再将爆炸原因告诉大家,不要引起恐慌。”

“诺!”

“呃……对了,再找几个熟悉种田的士卒过来,朕有话要问。”

“诺!”

正是想到沼气池和普通农家的粪坑,刘闪又想起另一个至关重要的东西!

在刘闪了解到的资料中,在中国历史上,除了战争停止、百姓得到休养生息之外,粮食产量的增加,这才是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

然而,当前各国的粮食产量都很低:就如南方的水稻,其亩产也就二百斤左右;

小麦的产量更低,亩产只有一百五十斤左右。

当前,在没有杂交水稻,没有填饱肚子的红薯、土豆和玉米的情况下,要想增加人口,要想提高粮食产量,「肥料」就是必不可少东西!

通过询问几个士卒,刘闪了解到,当前各国使用的肥料,都是经过发酵的人畜粪尿、杂草、草木灰等物质,个别地方也有用蚕矢、缲蛹汁、骨汁、豆箕、河泥等物作为肥料。

在刘闪生活的年代,这种易得的肥料被称为「农家肥」,它对促进农作物增收有很大的作用。

然而,这个时代却没有碳铵、尿素、过磷酸钙等更加有效的「无机化肥」。

刘闪知道,这些东西的出现,必须要等到化学工业足够发达的时候。若是自己不加以引导,恐怕还要等一千多年!

“朕现在还做不出尿素肥,但要做碳铵应该不难!”

刘闪努力回忆着自己那点微薄的化学知识:“碳铵,全称是「碳酸氢铵」,要做碳铵,就得有氨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易得,制氨水得先制氨气,制氨气却需要氮气、氢气,还得高温高压加催化剂……此法不行!”

“天燃气、重质油、煤碳也能制氨。可是……咱也不懂……放弃!”

“这特玛的啥时代!要啥没啥!”

就在刘闪要放弃的时候,他又想到了沼气池,想到了一个天然的氨水来源;

这个时代已经有烧石灰的小作坊,要得二氧化碳很容易。

想到这里,刘闪又在草纸上画了几张图,将碳酸氢铵的制法详细写出,命人给马钧送去,期待着制出第一份碳铵。

刘闪相信:大汉的百姓,并不比一千多年后的外国人差!

只要有自己的引路,随着基础的物理、化学知识的普及,再加上朝廷对各种发明创造的支持,物理工业、化学工业,以及其他的科学创造,应该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就如同马钧的怪异发动机一样:它既不是「特斯林发动机」,也不是后世普遍使用的「蒸汽机」,但它确实可以旋转,也能对外做功。

至于它是什么「机」,这并不重要,只要它能旋转,这就已经足够!

刘闪又想起了一千多年后的欧洲:

自18世纪的60年代起,以蒸汽机作为动力的机械开始广泛使用,机器生产开始取代手工生产,欧洲的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这,便是欧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这场革命的发源地——英国,从此就成为世界的霸主。

如今,世界上的第一台「怪异机器」提前一千多年诞生,它诞生在满目疮痍的大汉!

它又能否会引起一场工业革命?若是如此,大汉能否引领这一次的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