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专坑队友
前段时间,众多的将领回成都过春节时,刘闪看似整日游手好闲,他却制定了「攻略合肥」和「两路进兵」的大战略。
从现在来看,这两个战略都在稳步推进,虽然巢湖战事焦灼、四千骑兵杳无音信,但这两个战略还是比较成功。
当前,虽然有了明确的战略方向,但南线大军的张绍、北线大军的关索,他们都是极好的「将才」,却不是统领大军的「帅才」。
北线大军,由于姜维移帐靠前并亲自指挥,面对邓艾和诸葛谨的大军却推进顺利,最先头的李遗已经推进到历阳附近!若不是长江的阻隔,距离建业还不到百里!
在南线大军进攻受阻,北线势如破竹的情况下,刘闪立刻调整方向,将柴桑的主力大军调往江北,这让姜维如虎添翼的同时,也按刘闪的预订计划,成功调走了陆逊的主力。
“诸位将军,咱们已经成功调走了陆逊的大军。如今,吴军死守石城,我在威胁石城的同时,可以放心地收割豫章郡之麦。”
刘闪的目光落在邓芝身上,他会意后说道:“据细作来报,吴国的粮仓已经空虚。如今,吴国若无豫章郡之粮,他们很难支撑到秋收。也就是说,我军若进展顺利,今年的年底,即可完成灭吴的战略!”
邓芝说罢,众将无不欣喜,刘闪却说道:“当前,形势对我极为有利,但我不能松懈!朕以为,我南线大军虽少,但仍有可能比北线大军抢先攻入建业。”
“陛下,我在柴桑才一万步卒!虽有六千骑兵,但在石城方向,骑兵无用武之地,我如何能攻取石城?”高翔不解地问道。
“谁说我在南线才一万步卒?”刘闪呵呵笑道:“董厥将军征召的五万步卒,已经秘密来到下雉。这几日,吴国虽然密切关注着下雉,却忽略了这支部队的存在。”
“陛下,这么说来,我大汉在长江一线,已有……已有22万步卒?”高翔睁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说道:“若再加上襄阳的三万步卒,再加上交趾的五万屯田军,我大汉已有三十万步卒?”
刘闪呵呵笑道:“高将军,你忘了汉中的六千步卒和四万骑兵!另外,我在长江一线还有两万骑兵!
若再加上「三张」将军的两万粮草保障军,再加上水师和奴隶,我大汉已有四十万兵马!”
“天啦!不算还不知道,我大汉竟有四十万兵马!还能人人吃饱饭!这跟魏国已经不相上下了!”高翔不可置信地说道,众多的将领皆热泪盈眶。
此刻的柴桑城中,恐怕只有高翔、邓芝二位将军,最能感受到当前大汉的强盛!
这二将多次随诸葛丞相北伐,从来没有哪次能集结二十万大军!
第一次北伐时兵马最多,当时号称的「三十万」大军,实际也就十五万出祁山,真正能上阵杀敌的,不过十万而已!
众将都在感慨的同时,刘闪正色说道:“如今,吴国皆不知道这支部队的存在,他们认为柴桑只有一万步卒。朕决定,让这支部队伪装成百姓,陆续前来豫章郡各县抢割小麦,看看能否诱出驻守石城的吴军。”
“陛下,我可将柴桑的步卒和骑兵调往他处,预先将军械藏于某座城中,石城的吴兵很有可能出来抢粮,我或许能有机会。”
“若要调走柴桑现有的兵马应该不难,将五万步卒伪装成百姓也不难。”邓芝郑重地说道:“只是……只是豫章郡内还有诸多的吴国百姓,我若抢割小麦,恐与百姓发生争执,不利于这些百姓的归顺啊!”
“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刘闪自信地说道:“如今,我已经在事实上控制了豫章郡,很快就能派来郡守和官员;同时,我可派出骑兵,告诉各县的百姓,若能归于我大汉,本季的小麦可官二民八;若暂时不肯归顺,则按官五民五分配,应该不会与百姓产生矛盾。”
“此举应该可行。”邓芝点点头说道:“吴国在豫章郡的赋税是官七民三,不论如何,我的赋税都低于吴国,必能得到本郡百姓的支持。”
“陛下,那……我如何才能诱出石城的吴军?”马承担忧地说道:“石城易守难攻,若没有让吴军信服的理由,若没有足够大的饵,他们绝不会出城!”
“管他呢,先把城中的一万步卒给他压上去!”刘闪满不在乎地说道:“先驻军石城外,再随机应变。”
“陛下,末将愿领兵前往!”
“关将军?你……还是留在柴桑,多陪陪夫人吧!”
“陛下,这是为何?”
“哼!你的名号太响!”刘闪呵呵笑道:“若你引兵前去,吴兵必会吓得龟缩城中,谁还敢出来?”
关樾一脸茫然地闭了嘴,刘闪看了看留在柴桑的几个将领,高翔、邓芝、马承、俄何以及关银屏等人,似乎都不适合前往。
“马将军,你来军中不久,对吴军来说还是生面孔,你可引三千兵马去往石城。若能诱出城中吴兵,当记首功!”
“诺!”
“不要让吴兵知道你父亲的名号,否则,会吓坏他们!”
“诺!”
“诸位将军皆可想办法,只要能诱出城中吴军,也可记大功!”
“诺!”
……
当日,未时。
这几日,巢湖北岸的各方兵马,全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正午过后,温暖的阳光洒下来,各营各寨都在昏昏欲睡。
此时,吴兵的营寨突然大开,寨中兵马一窝蜂地往北而去,就连急于抢人头的关索也不敢轻举妄动。
“关将军,我……要不要追?”句扶谨慎地问道。
“若我去追,万一吴军回兵反杀,我岂不被夹在中间?先前不是有哨探说,吴军在石镜山和长山驻了一军?我更不敢轻易追赶!”
“关将军的意思是……”
“先等一刻钟,再派出哨探,查明吴兵动向。”
“呃……这样最好!”
不远处,魏军寨中的兵将皆一脸的懵逼:诸葛诞、毋丘俭二将接到的军令是今夜撤走;
如今,吴军弃寨而去,这是有计划的诱敌还是逃走?
“诸葛将军,吴军这是……”
“半个时辰前有哨探来报,吴将吕岱、丁封,在石镜山和长山屯有伏兵。或许……或许他们在诱敌?”
“若是这样,只要蜀军去追,我魏、吴联军即可夹击蜀军,必能大胜。不过,若是吴军一去不返,我岂不成了孤军?”
“看这架势,吴军……恐怕再难返回!”诸葛诞很是担心地说道:“可是……我得到的军令是今夜撤走,若是现在就撤,我一旦离开大寨,就再也无险可守,岂不被蜀军歼在寨外?蜀军可有六万啊!”
“蜀军也太狡猾了!他们为何不追吴军?”毋丘俭郁闷地说道:“吴军一撤,我必被紧盯!万一蜀军的骑兵提前到来?我听说,蜀军的骑兵装备了怪异的钩子,他们拔寨可快了!”
“不错!我也听说了!听说蜀军的骑兵还装备了炸弹,还有燃烧弹。而且……还刀枪不入……”
“卧槽!那咱还等什么?还不快撤?”
“可是……邓将军的军令……”
“可是个屁!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毋丘将军,那是说的「君命」,不是「军令」……”
“一个意思,反正都一样!快撤!”
吴军的大队已经不见踪影,二次商议多时,终于下定决心:弃寨而走,往施水方向退走。
吴军退走时,各寨蜀军无不高度警惕,魏军刚刚打开寨栏,哨探立刻将消息报给关索。
“哈哈哈!天不负我也!感谢苍天!感谢大地!感谢诸葛谨!”关索哈哈大笑道:“三万个人头啊!本将终于要发财啦!传令:全军出击,不许放走任何一个!毋丘俭、诸葛诞,这二人谁也不许动,必须给本将留着!哈哈哈!我大汉的勇士们,随我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