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后继有人
太史享,吴国名将太史慈之子,曾任吴国尚书,现任吴国吴郡郡守,官至越骑校尉。
当初,太史享作为朱然的副将,领兵攻打永安,却被姜维用计夺了秭归、巴东二城,被切断退路之后,他与朱然、丁奉等人一同被擒;
不久之后,孙权将软禁在吴的宗预放回,太史享随几名将领一同被释放,自此之后,再未见他出现在战场上。
“陛下,你真相信太史享会降我大汉?”
“陛下,我两路大军即将逼近建业,但吴国在长江以北,陆逊和诸葛谨手上仍有十一万兵马,再加上石城,以及孙权留在建业的四万精兵,吴国仍有十六万之众;太史享身为吴郡郡守,应该不会轻易降我,陛下可得慎重啊!”
“陛下,按太史享的信使所言,这条小道起于东至县,翻越群山抵达於潜需要十日;
若我以大军前往,若太史享有诈,我军的粮草无法获得补充,岂不成了孤军?陛下,不可贸然前往啊!”
“陛下,如今的吴国,军粮难以为继,他虽有十六万大军,但兵败只是时间问题,我依照原定计划进军即可。陛下,如今大势已定,我更当谨慎而行,绝不可轻易涉险,请陛下三思!”
邓芝、关樾、高翔和马承等人皆在相劝,刘闪一时之间也有些犹豫,于是说道:“诸位将军,我军胜局已定,朕不会轻易涉险。”
众将听罢,全都松了一口气,刘闪也低声嘀咕着:“哼!眼看就要天亮,如果此时才尿床,岂不让人笑话?朕才没那么傻!”
刘闪的话说得很小声,似乎是在自言自语,但帐中众将皆听得很清楚,瞬间就爆出一阵大笑。
“陛下,皇子刘璿已到军中,正在帐外求见。”
“哦?璿儿咋会来了?”
刘闪几步走出军帐,却只看见刘璿、钟会和诸葛瞻三人,随行的只有十余名宿卫兵,再无其他人。
三人行礼后,刘闪仍在张望,刘璿赶紧说道:“父皇,只有我三兄弟,貂贵人和张贵人皆未前来。”
“呃……不是,朕是看看貂蝉……怎么?你们三……兄弟……”
“父皇,儿臣已跟钟会、诸葛瞻结为异姓兄弟。”
“甚好!朕早有此意,哈哈哈!对了,你们咋又来了?”
“父皇,儿臣经皇后和母妃批准,特来军中历炼;二弟钟会、三弟诸葛瞻都已学完太学课程,此次是前来拜师,所以就一同前来。”
此时的刘璿,看起来很是高大,身形壮硕,不过虚岁才16岁。
如果在吴国,他已经到了从军的年龄,若是在魏国,在有人举荐的情况下,这个年纪也可以参议军机,只是不算正式出仕。
钟会比刘璿小一岁,而诸葛瞻的年纪最小,现在才12岁;
这二人能与刘璿结拜为异性兄弟,必是经过皇后、王贵人、黄月英和张菖蒲的同意,二人前来拜师,肯定也经过了各自母亲的同意。
这个年代特别讲究忠孝和信义,三人能拜为兄弟,这正是刘闪所求;
刘闪也相信,经过姜维的指点,再加上军中的历炼,钟会和诸葛瞻必成大才,刘璿也会得到成长,大汉也将后继有人。
刘闪又想起历史上的钟会、邓艾和姜维。在常人看来,这三人的谋略似乎在伯仲之间,很难分出高下。
然而,若是姜维跟邓艾和钟会一样,如果他的身后有君王的信任,有强大的国力支撑,有众多将领的辅助,历史又能否改写?
即便如此,姜维的多次北伐中,在兵微将寡的情况下,他与邓艾多次交手,仍然能取得胜多败少的战绩;
在刘禅已经投降的情况下,姜维在困境中仍能「一计害三贤」,足见这三人之间,姜维还是要略胜一筹。
看着踌躇满志的三人,刘闪又想起了历史上的诸葛瞻。
诸葛瞻并未拜得名师,也未经战阵的历炼,其谋略才能与父亲相差甚远,却因诸葛亮的盛名,他被刘禅和朝中文武给予了太高的期望!
在公元263年冬,邓艾即将杀入成都,诸葛瞻带领儿子诸葛尚、张遵(张飞之孙)、黄崇(黄权之子)、李球等人前往绵竹御敌,首战击败邓艾;
邓艾遣使前来诱降时,众将皆忠贞不二,怒斩来使,全部战死于绵竹。
去年,在樊城的时候,钟会一语道破姜维破虎豹骑的计策,这让刘闪和姜维惊为天人,印象十分深刻。
想到此处,刘闪命三人进帐,逐一落座后,刘闪将太史享送来的书信分别交给三人阅读,并将来使的话原原本本地叙述了一遍。
“依你们看来,太史享的归降,是否可信?”刘闪满心期待地问道:“若我探明小道非虚,朕能否从此路进兵?能否袭建业之后?”
就在刘璿和诸葛瞻苦思之时,钟会却盯着旁边,盯着高翔案上的酒坛。
刘闪稍加观察,发现刘璿和诸葛瞻也不时瞥着案上的酒坛。
“你这三个小屁孩!啥时学会喝酒了?”刘闪暗叹,这个年代的小孩确实比较早熟,于是鼓励道:“你们若说得有道理,朕可赏酒一坛!不过,你三人得分着喝!”
三人闻之大喜,相互对视后,刘璿首先说道:“父皇,儿臣以为,纵然太史享有意归降,就算真有小道可通吴郡,我亦不可轻往!”
“哦?为何?”刘闪正色问道。
“父皇,山间小道不适合大队行军,我军从小道去往吴郡者,难以超过万人,而太史享在吴郡的兵马不过三千,建业却有四万大军据守,我难以成事;
另外,我军在中途很容易遭敌埋伏,就算吴军不设伏,他们在险要之处置兵阻截,我军也只能无功而返。”
刘璿说罢,刘闪和众将皆赞不绝口。
先前,众将只考虑到大军到达於潜后的不利局面,却从未考虑过途中会遇到的风险。
至此,刘闪不得不慎重考虑从小道进兵的计划。
钟会暂未说话,诸葛瞻弱弱地说道:“陛下,草民也觉得,不宜从此道进兵。”
“甚好,说说你的理由!”刘闪正色问道,眼神中多有鼓励。
“陛下,山间小道难行,我若从此路进兵,最多只能携带十日粮草;如果吴兵在於潜一带的险要之处设下阻截,我军士卒将无粮返回,兵马再多也会溃败。”
“说得不错!”刘闪不禁一身的冷汗,心有余悸地说道:“如果吴军小道设下阻截,哪怕只有百余人,我纵有十万大军,也无返回之粮,太史享确实狠毒!”
至此,刘闪已经打消了从小道进兵的计划,并且期待地盯着钟会。
“陛下,听闻太史享的信使前来,身穿我军的衣服?”
“不错!确实是我军的衣服。”刘闪解释道:“山边各处,皆有我军弓箭手巡逻,若他身穿吴军的衣服,很容易被当成吴军的哨探加以射杀。”
“陛下,听闻吴军退守石城,我军驻兵城外,不过半月时间,是否当真?”
“不错!”刘闪肯定地说道。
“陛下,这名信使并非来自吴郡,其中必定有诈!”
钟会问起这个问题时,刘闪也察觉出不妙,正在细想之时,钟会解释道:“陛下,十五日前,吴军仍然占领着彭泽,若此人真从吴郡穿越小道来到东至县,他身着我军兵服,很难从彭泽到达柴桑;
就算太史享在东至附近有哨探,我军驻于石城之后,哨探回报吴郡,太史享再派信使前来,这需要二十日时间!因此,就算有小道能通往吴郡,但这个信使必定有诈!”
“好你个刘纂!果然狡诈!”刘闪愤愤地喝道:“朕差点就上了你的当!”
“陛下,吴军确实在对我使诈。”钟会肯定地说道:“不过,我正好可以将计就计;就算我不能攻下石城,却可重创驻于石城的吴兵,对我攻克石城有利无害。”
“甚好!赐酒!今日,你三人皆可饮酒,不过只能一起喝,只能喝半坛!”
刘闪故作凶狠地瞪着诸葛瞻:“你小小年纪,竟然学会了喝酒!今日若敢喝醉,朕就把你扔到江里喂鱼!”
“陛下……草民不怕,大皇子和二哥,定会将草民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