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做刘禅

第424章 两只鸡肋

石城……

“刘将军,太史将军送来密信,阿斗派出的哨探已经到了於潜。按照行程来看,这些哨探再过五日就将返回。”

“甚好!”刘纂点点头问道:“腾将军,依你之见,蜀军会中我之计么?”

“我坚守不出,阿斗又急于东进,若有小道可以通行,相信阿斗不会轻易放弃!”腾胤自信地说道:“只要阿斗派步卒前往,我就可在小道中前后阻截。待重创阿斗的步卒之后,我再以拒马阵杀出,缓缓推进,必能击败蜀军的骑兵和步卒,也能夺回蜀军正在打晒的小麦!”

“不错!只要夺回豫章郡之粮,我大吴就能支撑到秋收。”刘纂期待地说道:“若是能将蜀军逼回下雉,陆丞相和大将军再在江北反击,我大吴就复兴有望了!”

“据说,陛下正在亲自着手推行新政,只要我长江南北的大军奋力抵抗,将蜀军赶出杨州,不出两年,我大吴也将兵强马壮!届时,何惧阿斗?何惧邓艾?”

长江以南,蜀军大寨。

在这个年代,「士、农、工、商」的社会层级根深蒂固,经商受到各阶层的鄙视,刘闪却鼓励商人经商,采用「农商并举」的发展道路,再解放奴隶充实人口和兵源,这看似简单,真要实施起来,却阻力重重。

细作报回孙权的种种新政,刘闪仍然不屑一顾。

“如今,我军已经兵临建业,孙权此时才推行新政,简直就是「屎涨了才挖茅坑」,他已经来不及了!”

“陛下,不可大意啊!”邓芝谨慎地说道:“如今的孙权,他在解放奴隶的同时,也在极力抹黑我军!吴郡、丹阳郡的百姓,已经将我军视为「吃人恶魔」;

孙权效法我大汉,推行有偿收购粮食的政策后,百姓纷纷将私藏的粮食卖给吴国,我不得不防啊!”

“哼!孙权还想苟延残喘!”刘闪不屑地笑道:“孙权已经棋差一招!他似乎忘了,自己国内流通的铢钱是「大汉万年」!”

“陛下的意思是……”

“吴国的商旅和多个世家,仍在向我交趾郡销售粮食和各类矿石。若我将粮食收购价格提高三成,再将二锅头的售价降低三成,这会发生什么?”

“陛下果然高明!”邓芝心悦诚服地笑道:“孙权忽略了「顾、陆、朱、张」四大家族赚钱的野心!这样一来,吴国民间的余粮,必会加速流向我大汉!”

刘闪点点头,舔舔嘴唇说道:“朕再给孟光写封信,让他想想办法,若能让「顾、陆、朱、张」四大家,将手上的铢钱存入我大汉银行,减少吴国市面上的铢钱流通,吴国的经济必会雪上加霜!”

邓芝意识不到此举的作用,刘闪能意识到这些,他却无法减少吴国境内的铢钱流通。

不过,刘闪相信孟光,相信他必会想到办法,甚至还能想出更毒的办法。

当年,大汉能够成功地推行各项新政,这是因为大汉偏安一隅,受到世家、士族的阻力较小。

其实,历史上的三国时代,大汉很难吸引人才前来投奔,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刘闪见识过魏家的财力,他相信商人逐利的本性。纵然四大家族在政治上偏向吴国,但在经济上,他们已经与大汉融为一体。

四大家族在赚钱的同时,也加速了吴国的崩溃,可惜的是,他们还没意识到这些。

或者说,以他们敏锐的经济头脑,他们早就意识到了这些,却因为大汉对商人的尊重,以及大汉有良好的经商环境,让他们难以拒绝。

“陛下,豫章郡的吴国百姓,大多数愿意加入我大汉的户籍。如今,各县的小麦基本收割完毕,正在各地打晒,半月内即可入库。”

“时间刚刚好!”刘闪放下酒碗后说道:“若真有小道通行,若石城的吴军敢图谋不轨,朕必让他们有来无回!”

众将知道,刘闪和钟会已经做好了诱敌之策。因此,众将全都惬意地饮酒吃肉,等待着占领石城后直杀建业。

“报……陛下,烧戈、李球二将,奉命将五千马匹留在襄阳,他们已经率军返回,正在帐外侯命。”

校事说罢,又呈上一封书信:“陛下,这是洛阳传来的密报。”

“甚好!立刻宣二将入帐,再把那两个庸将押上来!”刘闪说罢,拆看书信后大吃一惊。

前几日,收到魏延的信后,刘闪获悉烧戈和李球大胜虎豹骑,并且俘获曹爽的亲信曹彦和夏侯玄,心里就筹划着以这二人做交易,向曹爽索要大批军饷。

然而,这二人刚被押来,刘闪却得知司马懿发动政变,曹爽被诛了三族!

此时,曹彦、夏侯玄二人也就失去了价值。在刘闪看来,这二人确实是庸才,放之可惜,留之无用,已经变成了鸡肋!

烧戈和李球进帐时,众臣正在传阅洛阳送来的密报,刘闪顺势将曹爽被诛三族的消息说出,曹彦、夏侯玄自然是一身冷汗。

这二人知道司马懿试图夺回兵权,也知道司马懿想获得虎豹骑的领兵权。因此,二人对曹爽被诛的消息半信半疑。

“你们信也好,不信也罢。”刘闪不屑地说道:“此时,你二人若想保命,只有投我大汉。若你二人想回洛阳,朕绝不挽留,可立刻安排战船送你过江。”

二人犹豫片刻,当即表示愿意归降,刘闪便让二人暂居在烧戈的麾下,并命人送上酒肉。

“这一次我骑兵大胜,朕必会论功行赏!”刘闪略经思索后说道:“按照我大汉军中新的赏赐规则,斩敌一人,主将赏钱十铢,斩敌的兵卒赏十铢;

俘获战马一匹,兵卒和主将各赏五百铢;

曹彦、夏侯玄二人只是庸才,算不上敌兵主将。因此,不适用于每人一万铢的赏赐!”

刘闪当着众人侮辱曹彦和夏侯玄,二人心里自然不舒服,此刻二人毕竟已经归降,也不敢多言。

烧戈、李球二人,自然不想失去俘获曹彦和夏侯玄的赏赐,正想争辩时,却被刘闪给止住:“五千匹战马,兵卒的赏赐额二百五十万铢,半月内,铢钱可从永安运来,足额发放;

此次大胜,主功应归李球所有,因此,朕决定:主将的赏赐,李球得二百万铢,烧戈得五十万铢。”

“可是……”烧戈赶紧据理力争:“陛下,此次大胜虎豹骑,疲敌之策乃是末将提出;况且,末将和李球将军皆是主将,末将并非以副将的身份出征,如此赏赐,末将……”

“陛下,此次我军大胜虎豹骑,确实是烧戈将军应得首功。”李球赶紧上前说道:“陛下,如此赏赐,恐怕有失公允,请陛下明查!”

“纵然是烧戈的首功,但他毕竟是羌人!”刘闪不悦地说道:“羌人能得五十万铢的赏赐,朕已是开恩,并无不妥。”

“陛下,羌人既已归顺大汉,就是我大汉的臣民,陛下,实在不宜区别对待!”邓芝也劝说道:“陛下,烧戈将军虽是羌人,但为我大汉屡建功勋,陛下若是区别相待,岂不让羌人寒心?”

“陛下,我大将军也是羌人!陛下若对羌人区别相待,恐怕……”

“此事不必再提!”刘闪不悦地说道:“大将军文韬武略,哪能跟普通的羌将相提并论?”

“陛下!末将虽是羌人,但也在为大汉建功。此次的封赏,若李球将军得一百五十万铢,末将得一百万铢,末将尚能接受!陛下只给五十万铢,末将确实不服!”

“此次,你二人率军北上,赢得很是轻松。朕给你五十万铢,你也应该知足了!”

“陛下,若是如此,那……为何李球又得二百万铢?”

“就因为你是羌人!”刘闪站起身,不悦地说道:“若不是朕收留羌人,你们羌人早就被匈奴和鲜卑剿灭,你等连命都难保!今日,朕赏你五十万铢,这已是看在大将军是羌人的份上!”

“可是……陛下……这……”

“此事就这么定了!无需再议!”

刘闪挥手示意烧戈退下,烧戈还想据理力争,却被俄何劝离大帐。

此时,曹彦、夏侯玄二人担心惹怒刘闪,考虑到自己是降将,又居于烧戈之下,二人哪敢多言,赶紧告退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