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做刘禅

第432章 何为忠孝

今日,即将获得三千战马的消息,对孙权来说,确实是莫大的喜讯。

这几年来,吴国朝中已经很久没有喜讯。

孙权脸上的喜悦仍未消退,孙皎之女,孙夫人引着几名婢女匆匆赶来,向孙权告御状。

“陛下,据军中传来消息,周胤这几天整日酗酒。并且,他公然在军帐中与婢女有染,请陛下为臣妾主持公道……”

若是普通兵卒或将领,在军中藏有女子,或者与军中侍婢有私通,这并非什么大事,在事后按礼制将其纳为妾室即可。

然而,周胤所娶者乃是吴国宗室之女,正如关索和李遗嘲笑的那般,周胤与全琮、朱纪、陆逊、腾胤等人一样,只要娶了公主或宗室之女,他们就不敢轻易纳妾。

此时,孙权并不认为是什么大事,正想劝解自己的侄女,却又有信使来报:“陛下,周胤在军中醉酒,不服陆丞相调配,公然辱骂殴打陆丞相,已被收押,等候陛下处治!”

孙夫人一听就慌了神:她可以通过孙权给周胤施压,使他不敢轻易纳妾。然而,周胤违反多条军规,并且以下犯上,若要严肃处理,可被就地斩首!

很显然,陆逊也是顾及到周胤娶了孙夫人,又考虑到他是周瑜之子,这才没有按军规将其斩首,而是向孙权禀报。

“陛下!我大吴已经危机四伏,军纪涣散。此时,对于违反军纪者,应当严肃处理,以正军规,以儆效尤,兵将方能令行禁止。”

“陛下,我大吴正在用人之际,更当谨慎而行!微臣以为,周胤虽然有违反军规之处,他毕竟是周都督之后,请陛下宽大处理,许他戴罪立功。”

“陛下,若是违反普通军规也就罢了。然而,周胤此举,实在恶劣!若不严肃处理,军中人人效仿,以致兵不尊将,将不尊帅,军纪必然更加涣散,如何能与蜀、魏两国作战?”

“赵大夫,此言差矣!”步骘继续劝道:“陛下,以周将军的军职,完全可以携带随军夫人,他在军中与女子有染,这并非大罪;

况且,我军中将帅,在无作战任务时,并无禁酒的军规,周将军任务归来醉酒,这亦不是大罪;

至于周将军辱骂殴打陆丞相,这其中可能有些曲折,微臣建议,陛下应查清原委,然后再作处理,方能让人心服口服。”

“大司马此举,恐有包庇周胤之嫌!”赵咨正色说道:“陛下,军规就是军规!违反军规,按律处治,方能正军纪!军纪若不正,如何能打胜仗?”

赵咨说罢,众臣皆要求严肃处理周胤,步骘很想保下周胤,却敌不过众臣之口,毕竟周胤以下犯上,乃是军中的大忌。

若周胤只是与婢女有染,孙夫人只要一句话,孙权即可将他治罪或赦免,这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但牵涉到军中之事,孙夫人却不敢插话。

“周胤以下犯上,理当处斩!”孙权正色说道:“然,周胤乃是功臣周瑜之后,亦是周都督仅存之子;有鉴于此,朕决定,免去周胤的「都乡侯」爵位,免去一切军职,流放会稽郡,以观后效!”

孙权说罢,孙夫人脸色大变,赶紧跪地求饶:“陛下开恩啊……周胤膝下尚有三子一女,若是被流放会稽,臣妾没法活啊……陛下开恩啊……”

“哼!你就不能消停点?”孙权不悦地喝道:“要求处治周胤的是你,现在告饶的也是你!你到底想闹哪样?”

“陛下开恩啊……陛下……周胤若遭贬,臣妾这孤儿寡母……该如何活命啊……陛下开恩啊……”

孙权嘴角动了动,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柴桑……

“陛下,天已大亮,该起身啦!”

“还早呢……咱们再睡会儿!”刘闪说罢,又把坐起身的李昭仪拉入被窝中。

“陛下,臣妾今日要回成都,得早些动身才行。”李昭仪说罢,又坐起身,几名侍婢赶紧来到榻边。

刘闪示意几名婢女退下,然后帮李昭仪穿好衣衫,又抓过木梳帮她梳头。

“怎么,这么快就想刘谌了?”刘闪略有醋意地问道。

“唉……”李昭仪无奈地叹道:“谌儿还不到两岁,老是交给乳娘和皇后,臣妾也不放心啊!昨日宫里送来书信,说谌儿又染风寒,臣妾也急啊!”

“昭仪,你急也没啥用!你回去又能帮什么忙?”

“陛下,谌儿自幼体弱,臣妾实在不放心……”

刘闪也知道,刘谌这孩子性格很倔强,自幼就能看出来:刘谌出生之后,因为李昭仪奶水不足,他被乳娘喂养几次之后,就对李昭仪特别排斥。

只要李昭仪上前抱一抱,他立刻就会哭闹不止,而其他的嫔妃或婢女去抱,他马上就能安静下来。

正因为如此,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李昭仪就像惹人讨厌的「后娘」一般,她一怒之下,这才狠心扔下年幼的刘谌,独自来到下雉。

这段时间里,刘闪也看得出来,只要稍稍静下来,李昭仪就会想起刘谌,经常暗地落泪,她多次想返回成都,都被刘闪强留了下来。

刘谌的性子倔强,并不仅仅体现在他的婴儿时期,哪怕是历史上的几十年后,刘谌的性格也与众不同,就跟他的母亲一模一样:

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冬,邓艾兵临成都城下,刘禅接受谯周的建议,准备向邓艾投降。

然而,此时的刘谌却愤怒地说:“大汉已经穷途末路,亡国在所难免!此时,理当父子、君臣誓死一战,为大汉的江山而战!纵然身死,也能坦然地面对先帝!”

然而,刘禅不听其言,执意向邓艾投降;

刘璿、刘瑶、刘琮、刘瓒、刘恂、刘璩这六个皇子,以及刘林,刘胤、刘辑、刘晨等众多的刘氏宗亲被一同迁往洛阳。

在这之后,刘璿与姜维仍在暗中试图复国,最后兵败被杀;

其他四个皇子都死于抗击匈奴入侵的永嘉之乱。

不过,在众多的皇子和刘氏宗亲中,唯有刘谌没有投降:劝谏刘禅失败后,刘谌始终悲愤于亡国之耻,他在昭烈庙痛哭祭祀刘备之后,又将妻妾及子女全部杀死,然后回到昭烈庙自杀殉国。

在这个以「忠孝」为立身之本的时代,刘谌自杀殉国,刘闪对此并不感到惊讶。

让刘闪难以想象的是,他竟然事先杀死自己的妻妾和子女!

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虽有汉武帝独尊儒术,但很多禁固人心的儒家思想还没有大行其道。

不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观念,已经逐步深入人心。

刘闪实在想不通:当时的刘谌,有众多的妻妾和子女,面对「夫君」和「父亲」的长剑,这些人竟无一人逃走!

当然,或许是「三纲」、「忠孝」的思想让他们不能逃走,不敢逃走,或者,没有机会逃走。

一个时辰后。

李昭仪在宿卫兵的护送下前往下雉乘船,刘闪站在江边,望着江北,又想到了「孔雀东南飞」,想到那个悲剧中的焦仲卿和刘兰芝。

在刘闪看来,若是这个故事为真,造成这个悲剧的根源,其实也是「忠孝」的观念。

不论在哪个时代,忠于自己的国家,孝敬父母,这无可厚非!

此时的刘闪,他无法定义刘谌的行为是否属于「愚忠」。但是,刘闪能肯定的是,「孔雀东南飞」这个故事中的焦仲卿,他确实是「愚孝」!

如同刘闪极力反对的「三年守孝」一样。在他看来,守孝三年者并非就是真正的「孝」;

所有事情,不问对错,不问原因,唯父母之命而行,这也不是真正的「孝」!

此时的江北,刘兰芝正与几名女骑手一同,前往焦仲卿的老家潜山县。

在几名女骑手的怂恿下,刘兰芝也意识到:对于焦仲卿给出的承诺,自己有必要问个明白,不能没有期限地一直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