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胜利之门1
当夜子时,十条艨艟战船趁着夜色靠在石城外,关银屏和她的四位嫂嫂,以及百名宿卫兵和白毦兵迅速登船,不到一刻钟,这些战船又悄然返回。
在以前,孙权特别信任吕壹,经常让吕壹以「督军」或「副将」的身份出现在军中,实为监视各个将领;
去年,在众多将领以辞官威胁的情况下,孙权只得罢黜了吕壹;
然而,孙权又派出更多的「密使」到军中。
这些密使手,持孙权的符节,他们在战时的军中,享有监管、斩杀领兵将领的特殊权利,有时,甚至还直接干预行军布阵或军事部署。
因为陆逊、诸葛谨二人持有斧钺,自然不惧这些密使。不过,其他的将领对这些持节使者却深恶痛绝。
姜维派一百人来到鲁淑的军中,自然是协助鲁淑除掉这些持节使者。除此之外,也有监视鲁淑和顾氏兄弟之意。
当年,蔡瑁、张允二将率领水师降曹,使得曹操实力大增,曹操对蔡瑁和张允却时刻提防;
如今,这三名水师将领刚刚归降,刘闪和姜维不像曹操那般多疑,却不得不小心谨慎:这三人若是诚意归降,派去的一百人对其大有助益,若这三人诈降,派去的人也能及时扭转不利局面。
天亮时分,水师中的十几个密使皆被清除,五百条战船依计沿江而上,数千吴兵登岸后,浩浩****地杀往石城西南方向的城门。
此时,石城的东北面,驻于城外的太史享和徐楷等人,听到对面的喊杀声却一脸的懵逼。
“徐将军,石城城防坚固,易守难攻,水师既然要攻城,为何没有与我提前约定?”太史享奇怪地问道。
“谁知道他们抽什么风!”太史享不悦地说道:“水师皆是陛下的亲信,他们平常就高人一等,哪看得上咱们这些步卒?他们前去攻城,肯定是收到陛下的秘密指派。哼!咱们按兵不动,静观其出丑即可。”
“可是……石城坚固,他们不到一万兵马,如何能破城?要不,咱们也领兵攻城,策应一下水师?”
“徐将军,你可得考虑清楚!若是水师顺利拿下石城,战功也会由鲁淑和顾氏兄弟所得;
若水师没能攻下石城,我去策应时再损兵折将,若是陛下发起火来,擅自出战的罪责也不小!”
太史享正色说道:“徐将军,你可别忘了!我等驻军城外,目的并非攻取石城,而是阻挡蜀军的步卒,防止他们沿江东进!”
“太史将军,我若派出一军,哪怕是佯攻,也能牵制一部分蜀军至东北门,对我水师的攻城大有帮助;水师若能攻下石城,蜀军更难东进,对我也有好处吧?”
太史享未置可否,徐楷又转向凌烈和凌封:“二位将军,你们意下如何?”
凌烈犹豫着说道:“我可派出一军前往城下,远远地组装投石车和井栏,牵制蜀军即可。若蜀军杀出,可迅速退回大寨。”
“对,我也同意兄长之意!毕竟,我以坚守大寨为主,不宜擅自行动。”凌封肯定地说道:“当然,若水师向我求援,这就另当别论。”
此时,西南面的城门外喊杀震天,眼看徐楷、凌烈和凌封都建议出兵策应,太史享也不再坚持,于是派出两千兵马至城外大声鼓噪,试图牵制一部分蜀兵。
半个时辰后,一条战船停靠在吴军寨外,来人送上一封鲁淑的亲笔书信;
太史享拆看后,疑惑地将信递给凌烈和凌封。
“你们水师……不足八千人,如何能杀进城中?”太史享疑惑地问道。
“几位将军,蜀军历来小瞧我水师的战斗力,鲁将军能杀入城中,这确属侥幸!”信使说罢,赶紧催促道:“四位将军,蜀军在城中的阻截十分顽强,城中混战已有半个时辰,几位将军若能强攻东北门做为策应,我可迅速控制城内的形势,还请四位将军勿做迟疑,以免错失破城良机!”
“以你们水师的战斗力,竟然能攻破西南门,这确实是侥幸!”
太史享满意地说道,却又有些疑惑:“今,石城已失一门,蜀军必死守东北门,我若强攻,必会损失惨重;既然你们已经攻破西南门,可将我步卒运到西南门助战,这样岂不更好?”
“太史将军,话是如此,但「兵贵神速」啊!若是通过战船转运,这将浪费半个时辰。
此时,城中蜀军正在疯狂反扑,鲁将军如何能坚持半个时辰?
如今,四位将军就在城外,若以迅雷之势强攻东北门,蜀军两面受敌,石城旦夕可破!还望四位将军迅速助战!”
信使的话确实有道理,太史享仍在犹豫之时,徐楷在一旁不停地怂恿,凌烈、凌封则未置可否,太史享咬咬牙,急令城外的吴兵发起强攻。
刹那间,两千吴兵抬着云梯,疯狂地冲向城墙,城上蜀军稀稀拉拉地射来一阵箭雨,并未伤到多少吴兵;
很快,数十个吴兵已经爬上城头,与城上的蜀军短兵相接,两侧的城楼上,不时有小股蜀兵赶来支援。
城上的一切,太史享看得非常清楚,欣喜地说道:“没错!鲁淑确实牵制了大批蜀军,石城旦夕可破!传令:再调一营兵马前来攻城,快!”
东北门,城上的蜀军确实不多,吴兵陆续爬上城头,也有不少吴兵绕至城门口试图打开城门,却被城内的蜀军勉强击退,似乎只差一点点就能破城。
战斗从早上持续到正午,太史享始终捏着一把汗:总是差一点点就能破城,却始终未破;
城中的喊杀声也越来越小,城上的蜀军却未增加。
在太史享看来,鲁淑可能已经拼光了城中的蜀军。
“快,再调一营兵马攻城!”太史享厉声令道,抡起大刀就往城上扑去。
“石城一击即破,二位将军可安守大寨,本将前去助战!”徐楷也忍不住了,大喝一声,抄起长枪紧跟在后。
此时,两位大将身先士卒,前来支援的两千吴兵气势如虹,不顾一切地往城墙扑去,喊杀声震天动地。
然而,太史享和徐楷登上城头时,前来支援的蜀兵越来越多,抬眼望去,东南方向似有大批吴兵正在溃退。
“卧槽!鲁淑这怕死的匹夫!再坚持一刻钟也不行?”
太史享失望至极,杀退几名蜀兵后,不停地催促着城下的吴兵:“快上!快!先稳住阵脚,再设法打开城门!”
“太史小儿!徐楷小儿!纳命来!”
城楼上,靠近长江的一侧,一名身着铁甲的将军正在杀来。他轻松斩杀几名吴兵,很快就要逼到徐楷的身旁。
“来将何人!报上名来!”
徐楷大喝一声,拎起长枪就迎了上去。
两人兵器相交,火星四溅,仅仅三个回合,徐楷就重伤倒地。
“太史小儿!关樾在此,纳命来!”
“关……关樾……”太史享闻之,心头大骇。
太史享早就听过关樾之名:在浠水,关樾斩杀一百多吴兵,单枪匹马追杀一千多人的壮举,早就在吴国军中传得神乎其神。
关樾眨眼间就击倒徐楷,太史享更加惊骇,未等关樾杀到就匆匆溜下城梯;
此时,在城下列阵的凌烈、凌封二将见势不妙,赶紧鸣金收兵。
吴军寨中。
伤亡四千多兵马,徐楷生死未卜,太史享又气又急,口中大骂不止;
凌烈、凌封早就看出有些不对劲,却没有阻止太史享逐次增兵攻城。
以当时的情形来看,石城确实一击即破,二人军职不高,也无法阻止太史享和徐楷。
江上,鲁淑攻城不克,领着战船败退而走,路过吴军营寨时,太史享指着江上的战船,不停地破口大骂。
“报……”
一条斥侯快船停在江岸,哨探匆匆报道:“将军,蜀军战船正在沿江而下!预计今夜子时过后,即可抵达石城水域!”
“原来如此!”太史享恍然大悟,胸中之气顿时消了一大半:“难怪鲁淑急着退走,原来,蜀军战船即将杀到!”
“太史将军!蜀军战船杀到之后,江上的决战在所难免;蜀军亦可能杀出石城向我攻来。今,我寨中只有五千多兵马,如何能挡?”凌烈问道。
“江上的风向有利于我军,蜀军战船,应该不敢大举来攻。”太史享正色说道:“我江上的战船可进可退,甚至可以退到乌江口补充兵员。然,我守在石城外却不敢擅自退走;
蜀军已经抢通道路,很快就能集结六万大军于石城。如今,我只能向水师救援,请他们支援一部分兵马,先死守大寨,再向陛下请求援兵。”
“也只能如此!此处大寨,绝对不能有失!”凌烈无奈地说道:“既然如此,还请太史将军给鲁淑写封信,请他尽快运兵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