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做刘禅

第469章 预谋已久

“步大人,你果然忠贞不二!”刘闪已经完全相信了步骘的话,却不屑地笑道:“孙权知道倭奴国在哪里么?若是无人引路,就凭孙权那几条破船,他出海喂鱼还差不多。”

“哼!小阿斗,你也太小瞧我家陛下!”步骘捋着胡须笑道:“今年年初,几名倭奴国使者又在如东岛登陆,被我家陛下秘密扣留。今,有这几名倭奴使者引路,我家陛下必能顺利到达倭奴国。假以时日,我家陛下必会率军反攻,一举夺回江东!”

“哈哈哈,步大人,你太自信了!”刘闪几乎笑得合不上嘴,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就凭倭奴国那几个小部落,等到孙权集齐兵马杀回江东,恐怕你已经入土!再说了,孙权敢去倭奴国,他就不怕被卑弥呼关在后宫?哈哈哈!”

“小阿斗,这就不劳你费心了。”步骘自信地笑道:“这次去往倭奴国,我家陛下筹划已久。今,我大吴八十条楼船出海,其中有精兵两万,童男童女各两万,兵器甲胃、粮草军资、种子药品多不胜数,相信不出五年,必能集齐二十万大军!”

“朕听闻步大人精于内政,善长外交,现在看来,不过是个酒囊饭袋!”

刘闪本是骂步骘,却又实在忍不住笑:“步大人,你家陛下带去倭奴国的童男童女,他们是老母鸡还是哪吒?朕给你童男童女各两万,别说五年,就算给你二十年,你能变出二十万大军?”

刘闪说罢,众将全都哈哈大笑,但刘闪却明白了步骘的本意。

九年前,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出海,历经半年才顺利找到并抵达夷州;

孙权的本意,是将夷州的高山族土著带回江东充作奴隶,却因派去的大军水土不服,死伤无数,最后仅有千余兵马返回,带回的奴隶也不过两千余人。

那一次的出海,应该是吴国水师的第一次远航,也是一次失败的远航。

然而,正是这次「失败」的远航,为吴国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

如今,孙权准备得特别充分,并有航海经验丰富的倭奴国使者领航,这支船队顺利抵达倭奴国的可能极大。

孙权若能成功抵达倭奴国,凭借吴军的装备,以及刘纂、腾胤等人的作战经验,必能将倭奴国的卑弥呼部落,以及其他各个部落打得落花流水,孙权便能快速获得倭奴国的大量人口。

如此一来,快则两三年,慢则七八年,孙权必能将倭奴国的本地土著全部驯化,确实能训练出一支大军。

步骘本是临海郡人士,到江东避难时投奔孙权,历任主记、东曹掾、鄱阳太守、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征南中郎将、右将军、骠骑将军、左丞相等职,顾雍复丞相之职后转任大司马。

步骘在内政、外交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然而,他对孙权极为忠心,刘闪想要将其招降,恐怕得费一番心思;

步骘对刘闪的问题有问必答,足见他对孙权重回江东充满信心。

有鉴于此,刘闪又问道:“步大人,朕还有一事不明,不知能否相告?”

“小阿斗,你想问什么尽管问!”

“步大人,孙权是如何出城?又是如何顺江而下?”

“哈哈哈!小阿斗!你的大将军自以为很聪明,自以为万无一失,我家陛下在他的眼皮底下出城六日之久,他却浑然未觉!由此可见,姜维也不过如此!”

“末将失职,请陛下治罪!”姜维已经意识到孙权出逃的方法,赶紧下跪请罪。

“朕答应过母后,必会放孙权一条生路。他自己逃往倭奴国,朕也没有食言。”刘闪说罢,眼看孙夫人点了点头,于是接着说道:“大将军,这「灭国」大功仍归你所有!是否捉住孙权,这并不重要,起身吧!”

“陛下,末将放走孙权,后患无穷啊!”姜维仍然不敢起身:“末将失职,罪该万死……”

“罢了,起身吧!”刘闪冷笑道:“孙权逃往倭奴国,他真以为可以重回江东?哼!朕的大炮战船造成之日,就是东征倭奴国之时!届时,大将军别再让朕失望!”

姜维秒懂了刘闪的意思,眼看刘闪并未怪罪,起身后说道:“陛下,末将确实大意了!孙权故意送来降表,将我步卒和水师的注意力,全部转移至建业城,他就趁机北出建业,然后顺江而下。不过,孙权如何能躲过我军的监视,又是如何出城,末将暂未想到。”

“哈哈哈!姜维,你自视甚高,却斗不过我家陛下!”步骘哈哈大笑道:“降表送出的当晚,你屯兵四门的同时,将围城的主力调往西城外。次日,你又派兵进城,将皇宫重重围困,自以为万无一失。

然而,我家陛下却从皇宫中的密道由北出城,再大摇大摆地沿着江岸东行。你包围皇宫之时,我家陛下已在三十里外的江上登船。”

步骘说罢,刘闪挥手示意,近百名宿卫兵立刻往皇宫而去,步骘哈哈大笑道:“密道口,就在膳房左侧的柴房,相信你们很快就能找到!赶紧去吧,哈哈哈!”

“唉!末将确实疏忽了!”姜维懊恼地叹道:“我军水师的战船撤回了历阳和石城,剩下的五百战船皆在建业和滁水口,长江下游确实没有部署战船。”

“步大人,你真以为孙权能回江东?”刘闪郑重地问道:“敢不敢与朕打个赌?”

“我家陛下,必能在五年内杀回江东!”步骘自信地说道:“倭奴国的人口和地形,陛下早就了解得一清二楚。小阿斗,不论你想赌什么,步某定当奉陪到底!”

“步大人,既然你如此自信,朕就以十年为期。在这十年里,朕将吴郡交给你治理;

若是孙权能回来,朕可将吴郡拱手相让,做为孙权的大本营,你也可以继续侍奉孙权,你看如何?”

“小阿斗,你的意思是……”

“步大人,孙权的大军回江东之时,你是想送给他满目疮痍的吴郡,还是兴旺富足的吴郡?”

“那还用说?吴郡是我家陛下的家乡,既然吴郡迟早是陛下的基业,步某自然希望吴郡兴旺富足。”

“甚好!朕就命你为吴郡太守,暂时替孙权治理。不过,朕怀疑你无法治理好吴郡。毕竟,我大汉的各项政策,你学不会。”

“小阿斗,你太自以为是了!”步骘不屑地说道:“两年前,步某已经详细研究过蜀中的各项政策;在这之后,步某多次向陛下进言,希望能照般这些政策,奈何朝中众臣一致反对,此事也就作罢。”

“这么说来,步大人是同意这个赌局了?”刘闪提醒道:“步大人,你可别误会:你治理吴郡期间,没有俸禄!朕不会给你半个铢钱!”

“好!一言为定!”步骘不屑地说道:“小阿斗,你最好别反悔!”

“君无戏言!”刘闪郑重地说道:“今日,你我之间的赌局众人皆知,朕想赖也赖不掉吧!”

刘闪说罢,见步骘满脸的自信,上前几步低声说道:“步大人,朕好歹是大汉的皇帝,你老是称朕为「小阿斗」,这让朕很没面子啊!

你虽是帮助孙权治理吴郡,但在赌约的十年之期内,吴郡还是大汉的疆域。

在文武大臣或士卒百姓面前,你好歹假装称朕为「陛下」,该行的君臣之礼,好歹也得做做样子吧?”

步骘犹豫片刻,极不情愿地跪地行礼:“步某拜见陛下!”

“甚好!”刘闪郑重地说道:“今,朕与步骘以十年之期立下赌约:朕,正式任命步骘为吴郡假太守,替孙权治理吴郡,十年之内,孙权大军若返回江东,朕必将吴郡割于孙权!”

“步某领命!叩谢天恩!陛下万年!”

步骘仓促行礼后立刻起身,刘闪说道:“步大人,朕说过,在这十年里,你没有俸禄,朕不会给你半个铢钱,何来的圣恩?哈哈哈!”

“陛下多虑了!”步骘不屑地笑道:“我步家上下七十余口,若指望着这点俸禄,早就饿死了!”

“你不在乎,朕还不想给,滚一边去!”

刘闪说罢,又走到顾雍跟前:“顾大人,你好歹也是吴国丞相,你连孙权的密道都不知道,你这丞相……恐怕就是个虚职……似乎也不被孙权看重嘛!”

“陛下明鉴!”顾雍赶紧叩拜道:“陛下,汉军兵进扬州之时,微臣就力劝孙权归降,孙权自然不悦,所以……”

顾雍主动行礼,也以「微臣」自称,刘闪已知其意。

“顾大人,我大汉自诸葛丞相之后再无丞相,并且朝中人才济济,只有廷尉下属的「廷尉左监」暂时空缺,不知顾大人有无兴趣?”

“微臣蒙陛下不弃,愿投大汉,竭尽全力报效陛下。”

“起身吧!”

刘闪说罢,又扫视着十几个身着衰服的吴国大臣,不屑地说道:“我大汉确实人才济济,你们若诚意归降,可从县令做起,若有真才实学必得升赏!我大汉,绝不轻贱任何一个人才。”

“陛下万年,大汉万年!”十几个臣子齐刷刷地下跪行礼。

“报……陛下,大将军,关将军派人来报:诸葛瑾、全琮、朱然等十几人皆被俘获,另俘吴兵七万五千,请陛下和大将军定夺。”

“吴地尽皆归汉,百废待兴,速往皇宫议事。”刘闪说罢,转过头对步骘说道:“步大人,我大汉还有诸多新政尚待推行,你若有兴趣,也可入殿旁听。”

刘闪说罢,领着众将往城中而去,步骘略经犹豫,赶紧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