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做刘禅

第583章 难进忠言

雍州,关中。

牛金、王平二将出大散关之后,马不停蹄地往西而去,徐质、戴陵见状大喜,急忙引兵跟上。

然而,这几日以来,这支大汉铁骑始终在陇西、南安二郡兜圈子,让徐质和戴陵进退两难。

“徐将军,咱是不是中了蜀军之计?”戴陵忧心忡忡地说道:“太傅命我驻于大散关外,若蜀军骑兵西去榆中,就紧紧跟上,然后与蒋军师一同围歼蜀军;

若蜀军骑兵护送步卒去往丰水,我就一路袭扰阻滞;现在看来,太傅又失算矣!”

徐质没有说话,戴陵接着问道:“徐将军,咱不能陪着蜀军兜圈子吧?咱们已经离开大散关五日之久,蜀军的步卒若是出关,此时已经到了丰水;

咱若不及时返回,蜀军必会送去更多的粮草物资。以蜀军的装备优势,我丰水防线若无骑兵协助,恐难坚守啊!”

“你说得挺容易,咱们现在能退回丰水吗?你用自己的脑子好好想想!”徐质不悦地说道:“咱们一退,牛金和王平必会去往榆中,以他们的装备优势,蒋军师的五千骑定难抵挡。这两个家伙一直在这里绕圈子,就是在等咱们撤回丰水,咱绝不能上当!”

“可是……若咱们不撤回,蜀军就毫无顾忌地往丰水增兵,咱们仍是失职吧?”

“不!”徐质肯定地说道:“我跟你说过多次,太傅对这支虎豹骑特别重视!若虎豹骑有什么闪失,咱们只能提头去见!就算蒋军师被蜀军击败,咱们也要提着脑袋回去!”

戴陵半信半疑地点点头,徐质接着说道:“咱们有五千骑,王平和牛金也是五千骑,这两个家伙很聪明,他们一直避免与我交战;

这二人看得非常明白,他若与我拼死一战,谁胜谁败难以预料,大家都捞不到好处。

所以,咱们远远地跟着他们就行,千万不要主动求战。除非他们已经接近榆中地界,咱们与蒋军师汇合,有两倍的数量优势之时,这才能与之拼死一战,否则,我绝无胜算。”

“徐将军,话是如此,只是……我一直跟着蜀军绕圈子,若丰水防线有失,若引起大军溃败,太傅若追究起来,咱俩也难逃罪责吧?

要不……要不我兵分两路,一路远远地跟着王平和牛金,另一路返回丰水袭扰蜀军,你看如何?”

“放屁!你这是自寻死路!若咱们一分为二,蜀军就有两倍的数量优势,随时可以回头吃掉咱们!”

“徐将军,你多虑了!”戴陵哈哈笑道:“咱们都是四条腿,蜀军若回头杀来,咱逃就行了呗!我与蜀军都是匈奴和鲜卑血统的战马,难道还跑不过他们?

这样一来,咱与蒋军师汇合就有七千五百骑,王平和牛金必不敢去往榆中,咱又袭扰了丰水一线的蜀军粮道,岂不两全其美?”

“是你想得太美!”徐质摇摇头说道:“蜀军的步卒有的是炸弹和燃烧弹,你才两千五百骑就敢去袭扰?若我是蜀军,方圆阵都不用排,就以两营步卒与你硬扛,你能占到半点便宜?

恐怕只能夹尾逃命吧!再说了,留在此地的另一半必被蜀军整日追赶,稍不注意就会全军覆没,一盘好棋能让你玩成这样,本将真是佩服!”

徐质这么一说,戴陵也打消了兵分两路的念头,只好按徐质的建议,远远地跟在王平和牛金的身后。

……

丰水……

汉军去而复返,大军重回丰水,这既在司马懿的预料之外,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太傅,据情报所示,蜀军留有一万兵马镇守大散关,另有三万兵马回援汉中,诸葛恪领着七万步卒往丰水而来,这对我极为不利,还需小心应对!”朱灵委婉地说道。

朱灵很担心泾河失守,奈何此时的司马懿和帐中各将,他们全都期望着攻破阳平关,忽略了泾河的防御。

“朱将军,你多虑了吧!”司马敏不屑地说道:“我在子口、泾河与丰水一线有十万大军,蜀军才七万,他们如何能渡泾河与丰水?

诸葛恪不过是围魏救赵,他想威胁我子口,逼我撤回汉中的十万大军,我岂能轻易被他迷惑?

再说了,我在丰水有张特、石苞二将镇守,蜀军骑兵无法渡河,对我毫无威胁。

我只要稍待时日,等到破了阳平关,关中的蜀军就进退无路,除了降我,还能做甚?”

司马敏是司马懿的八弟,朱灵不好与之当面顶撞,继续劝道:“太傅,诸葛恪只以三万兵马回援关中,必是得到诸葛瑾的指示!诸葛瑾缺少奇谋却用兵稳重,他只召回三万兵马,必是对汉中的防守充满信心;

我军六百里山道运粮,难以久持,若羊将军不能速破阳平关,他可能会被迫退兵,这就极易被汉中的蜀军追杀;

再者,羊将军一日未破阳平关,我子口的防御就一日不敢松懈,若有什么闪失,我军就非常被动了,还请太傅明察!”

“朱将军,你是我军中的老将,怎能老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司马敏不悦地说道:“我大军二十万出潼关和武关,看起来是与蜀军两线作战,但不论在关中还是汉中,我军兵力都优于蜀军,何愁不胜?

再说了,二哥已经用计将蜀国骑兵困在凉州,他们一年半载也难以摆脱胡人的纠缠;

就算蜀军侥幸击败了胡人联军,他们也会元气大伤,难以突破蒋军师的黄河防线,自然无法渡河返回,我有何所惧?”

司马敏的话也有些道理,司马懿始终未表态,朱灵还欲相劝,突有校事匆匆入帐。

“太傅,刚刚接到汉中急报:司马通、司马绥、司马泰三位将军已被蜀军斩首!羊祜将军奉太傅之命,以虚兵拖住汉中、乐城、汉城之兵马,以主力大军兵进阳平关,战事未知。”

校事禀报完毕,司马懿愣了许久,不可置信地问道:“情报属实?”

“太傅,情报属实!信使已经送回三位将军之首级,据言我一万先锋,已有六千被蜀军斩杀或俘虏。”

校事说罢,一名侍卫送上三个「死马」之首级,殿内众将核实之后无不惊恐。

“太傅!从路程和时间来看,三位将军兵进汉中之时,蜀军的援兵应该还没有从大散关撤回!汉中非常空虚,这三位将军却兵败于阳平关,确有可疑之处!”

七弟司马通,以及两个侄子被斩,司马懿这才开始重视起来,谨慎地问道:“可有汉中之详细地图?三位将军如何被击败?”

“回禀太傅,末将只是奉羊将军之命带回三位将军,其他事情并不了解,请太傅恕罪。”

“罢了,罢了!”司马懿示意校事和信使退下,然后说道:“羊祜虽然年轻,但刚胆有谋。蜀军只有三万兵马回援,也就是说,汉中的蜀军最多只有四万,羊将军是蜀军的两倍之多,他必不会负我之托!”

朱灵还想相劝,司马懿却挥手止住,然后说道:“司马进,我再给你加一万兵马,你与司马彪、司马睦引兵三万,务必保证羊将军之粮草所需,切不可大意!”

“二哥,你就放心吧!我父子三人定当不负重望!”

司马进退出军帐,朱灵犹豫着说道:“太傅,我已往汉中投入十三万大军,我在子口只剩七万兵马,何其凶险!若蜀军突破泾河,可立刻兵进潼关,阻我退路和粮道,这该如何是好?”

“朱将军,你虽是军中老将,却不可处处质疑太傅的部署吧?”司马敏不悦地说道:“二哥以七万大军守住子口,以十万大军攻打阳平关,只要阳平关一破,我大军既能直捣成都,也能逼得诸葛恪退兵而返,羊祜再以逸待劳,岂有不胜之理?”

司马敏说罢,司马馗也说道:“朱将军,你确实老啦!兵者,以正合,以奇胜。若从全局来看,邓艾与满宠皆以实兵抗击蜀军,可惜这两路已有颓势;

我在关中不仅拖住了蜀军主力骑兵,而且兵行险着兵进阳平关,只要阳平关一破,以成都之空虚,姜维和陆逊必会火速回援成都,我再趁胜追击,大军直逼永安,必能将蜀军困于益州。如此一来,天下可定。”

司马馗是司马懿的四弟,朱灵也不好与其辩论,又对司马懿说道:“太傅,此计若成,确有可能逼迫陆逊和姜维回援,但是……此举实在冒险:我在子口仅剩七万兵马,其中两万屯于丰水,两万屯于泾河,一万屯于子口,两万从潼关往此运粮,实在是捉襟见肘!若有一路溃败,潼关难保,子口难保啊!还请太傅明察!”

朱灵说罢,司马望也担忧地说道:“叔父,朱将军之言不无道理!蜀军已在南阳堵死武关道,若泾河一失,蜀军就能**兵进潼关,我关中和汉中的大军再难保证粮道和退路畅通;

若是如此,子口亦难守!若是子口一失,蜀军又可围死子午道出口,汉中的十三万大军必将断粮自溃!叔父,切不可大意啊!”

司马望本是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之次子,早年过继给司马懿的长兄司马朗;

虽然司马朗以及他的儿子司马遗早逝,司马懿却对司马望这个侄子极为看重,这才将自己的酒厂,以及购买炸弹的重任交给他打理。

然而,司马望没有及时发现刘貌叛投汉军,也没有及时发现炸弹被动了手脚,导致司马昭被牛金斩首,司马懿便不再信任司马望。

因此,司马懿宁可派司马绥、司马泰为先锋,派司马进父子三人督运粮草,也不想对司马望给予重任。

司马师、司马昭先后阵亡,此事对司马懿的打击实在太大。

此刻的司马懿只想着复仇,一心想着速破阳平关,速速兵进成都,逼迫姜维和陆逊回援,他确实忽略了潼关至子口一线的防御;

尽管朱灵、司马望再三劝说,仍然难阻司马懿的决定。

“蜀军只有七万兵马在关中,其主力骑兵已被我阻在河西,牛金和王平的五千骑也被徐质、戴陵紧紧咬住,他们难成大事。”

司马懿缓缓解释道,然后又不屑地说道:“我在丰水有张特、石苞镇守,泾河有贾充、州泰镇守,蜀军在关中并无战船,仅凭几条木筏,如何破我两道防线?

你们实在是多虑了!如今汉中空虚,我以虚兵拖住汉中、汉城、乐城之蜀军,再以主力大军去取阳平关,何愁不胜?”

朱灵和司马望还欲相劝,司马懿却挥手示意,二人只得退出军帐。

另一边,就在司马懿的视线放在阳平关之时,经过两次飞鸽传信之后,诸葛恪奉刘璿的指示,令胡综、周鲂二将以五千兵马佯攻丰水,再令吴班、朱然、施绩、吕翼、罗蒙、丁奉、丁封、张承等人引着四万大军,直扑泾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