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归家
云初次日就把这八百两银票给了李茂, 还说回头其他宝石有了买家,她再把银票送过来。
傅景胤看着那些银票只觉得天雷滚滚,合着云初以为他把宝石送给她, 是为了让她帮忙代卖?
想到云初现在开了医馆,的确结识许多定阳大户人家, 再想想自己行商的身份……
傅景胤满腔苦涩只能自己咽。
转眼进了冬月, 宋贵回来了。
宋家人本想着宋贵去一趟京城,最多不过十几天就能回来, 谁知宋贵出去这一趟足足有二十多天,不止宋王氏和宋白氏等人, 连云初都开始担心了。
好在宋贵平安归来, 宋家人看到他带着满载货物的马匹回来,都高兴得不得了。
宋贵进了屋,就把给家里人带的礼物拿回来,宋王氏顾不得那些京城的稀罕物, 拉着宋贵就问这一路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处,要不然怎么耽搁了这么久。
大家都惦记着这事, 尤其宋白氏和宋阳更是眼巴巴地看着宋贵, 连那些礼物都不看了。
宋贵笑呵呵地告诉家里人, 他到了京城,就按照地址找到那间铺子,又把李茂的信递上去。
有了李茂的信,那掌柜二话没说,就把他的货收了,还说以后他收到什么都只管送过去。
那铺子位于京城的繁华地段, 只在铺子里招待客人的伙计就有三四十个, 别说宋贵这几百斤海货, 就是几千斤也收得下。
宋贵拿到银票还觉得不敢相信,一路做梦似的回到住处,才想起来算账这回事。
算完了账,除去云初给他的二百两本钱,还有跟着商队的一路吃住费用,他这跑这一趟赚了三十多两银子。
活了二十多年,宋贵还是第一次赚到这么多银子呢,一时间脑袋都蒙了。
宋王氏等人听他赚了三十多两银子先是高兴,随即一想,宋贵这一路这么顺利,怎么又耽搁了十几天才回来?难道他赚到了银子,在京城经不起**,花天酒地挥霍来着?
宋王氏打断了还在沾沾自喜的宋贵,追问他到底为什么这么久才回来。
宋贵这才告诉他们,他一开始赚了钱十分高兴,但是冷静下来一想,他这本钱是云初给的,卖货的路子是李茂帮忙找的,完全不是凭自己的本事。
宋贵这么一琢磨,又觉得不甘心起来,于是他卖了货拿到了钱也没有急着回来,而是找商队的几个熟人喝了几顿酒,虚心请教他们一些做生意的诀窍。
那几个商人看不上宋贵这一次几百两本钱的生意,并没把宋贵当成竞争对手,又觉得宋贵这人聪明还会说话,性情也算实诚,就点拨了他几句,算是结个善缘。
宋贵琢磨了两日,就出去逛去了。
有过在定阳逛街的经验,宋贵在京城逛起来也是轻车熟路,他先寻了那些南北货铺子,问他们要不要定阳那边的海产干货,因为之前在定阳海边他挨个渔村跑,对那些干货的价格都心里有数,加了大约两成的价格,就是给京城那边铺子的报价。
眼看就是腊月了,办年货的人多了起来,在京城的人家谁不想吃个新鲜,宋贵又不要定金,只要他们写个条子,注明某铺子要某物多少斤,于某日前送达就行,这么跑了几天,还真让他收到七八张订单,虽然都是几十两银子的小生意,但这都是宋贵凭自己本事跑下来的,因此他十分高兴。
宋贵还不满足,又打听了京城各个大市场,用那两百三十两银子买了许多关外的毛皮、山珍和一些定阳没有的特产回来,如此又耽搁了十几天,才启程回了定阳。
宋贵拿出几张羊毛皮交给宋王氏,说是给宋大庄,宋王氏和云初各做一件皮袄的。
至于家里其他人,宋贵没那么多银子,就只带了一些小块毛皮回来,虽然做不成皮袄,可做个皮帽子皮手筒或者抹额之类的还是绰绰有余的。
宋家人哪里见过毛皮,虽然只是些羊皮和小块皮子,摸着也十分新鲜,对着宋贵连连道谢。
见宋贵真的赚到了银子,宋王氏也不再提反对他行商的事了,还要宋福宋诚他们帮忙打听,哪家铺子收毛皮和山珍,又催着宋贵再去渔村收海货回来。
如此高高兴兴地过了一天,次日宋王氏才想起来,把玉泉庄的事告诉了宋贵。
宋贵头一天晚上已经听宋白氏说过了,现在听宋王氏提起,便说道:“娘,妹子对咱家是真的没说的,只是那庄子……爹娘打算怎么办?”
他也听说了,宋刚想去庄子上住。
他现在好不容易做上了生意,也赚到了钱,完全没有去庄子种地的想法。
宋王氏说道:“我之前说等你回来再说,现在家里人也齐了,晚间再商量吧。”
晚饭后,宋王氏和宋大庄果然让大家留下,一起商量玉泉庄的事。
云初本来觉得玉泉庄让黎庄头管着,维持现在的状况就很好,但是她想到宋家是庄户出身,自家的田地交给别人种总是不放心,便不再多言了。
自从上次宋刚提出要去玉泉庄住,大家心里都多多少少有些思量,现在宋王氏叫了他们一起过来商量,反倒谁都不敢先说了。
宋大庄看看四个儿子都不说话,便对宋王氏说道:“孩儿他娘,我说句话你别不爱听,老四让我们惯坏了,向来没什么担当,我知道你担心他年纪小不懂事,自己去庄子上做错什么事,我想要不然这么着,我跟老四去庄子上住,有我看着,你总该放心了吧?”
宋大庄向来说话不多,谁也没想到他竟然早就有了这样的主意。
宋王氏刚要开口,宋福已经着急了。
“爹,您说的这是什么话?您和娘都这么大年纪了,咋能分开呢?”他咬了咬牙,下定了决心,“还是我们一家去庄子上吧。”
他是老大,又有儿有女,去庄子上照看也是应该的。
“不行!”宋王氏想也不想就断然拒绝,“你现在一个月能赚三四吊钱呢,好好的营生咋能说丢下就丢下?再说过完年,小明和小阳还得去念书呢,让孩子跟你去庄子上,那他们还咋读书?”
宋福张了张嘴,可是看到宋周氏和宋阳哀求的眼神,到底还是没有再坚持。
宋阳还小,他总不能撇下孩子去看庄子吧?儿子和弟弟哪个更亲,他还是拎得清的。
既然宋福去不成,就还剩下宋贵和宋诚。
宋贵自不必说,现在做生意刚上了道,又赚了不少钱,肯定不会丢下生意去种地的。
宋诚不敢看宋大庄和宋王氏的眼睛,吃吃艾艾地说道:“爹,娘,我们刚租下了个铺子,准备收拾收拾就开张了……”
现在宋记的蟹肉馄饨在定阳县城已经小有名气,他的馄饨摊赚了不少钱,眼看着铺子都要开起来了,他实在舍不得这生意。
宋刚忍不住说道;“爹,娘,我都二十岁了,你们对我还有啥不放心的啊?我去庄子上住还能干啥坏事啊?”
他只是想去庄子上过点儿清静日子,为啥大家都把他当孩子看呢,还非得让爹和哥哥们看着他。
云初低下头,掩住了笑意。
在宋家人的眼中,宋刚的确像是没长大的孩子,事事都要帮着操心。
宋王氏皱着眉头,依次看着几个儿子,最后叹了口气。
“算了,还是让你爹带着老四去庄子上吧。”
三个大的都有自己的主意,她这个当娘的实在没法叫他们放下自己的生意,去庄子上种地。
宋大庄憨厚地笑了,说道:“这挺好,反正我在城里也没啥正经事儿干,去庄子上我也图个自在。”
“不过,”宋王氏神情严肃地开口,“你们去庄子之前,得把老四的亲事定下来。”
“啥!?”宋刚大吃一惊,噌地站起身来。
他去庄子上住,跟娶媳妇有什么关系?
宋王氏瞪了他一眼,提高声音说道:“你要是去了庄子上,还能说上亲事吗?不把你的亲事赶紧定下,只你爹和你两个人在庄子上,没人照看你们,叫我怎么放心?”
宋刚下意识地瞟了云初一眼,见云初一副淡淡的模样,不由得移开了目光。
他的小动作没有逃过宋王氏犀利的目光,见宋刚这个样子,宋王氏越发坚定了尽快给他定亲的决心。
“就这么定了,先给你的亲事定下来,你再去庄子上!”宋王氏一锤定音,又对其他人说道,“你们也都多帮着留意,看谁家有合适的姑娘,咱家这条件也不挑人家啥,只要老实本分,肯踏踏实实过日子就行。”
有过茶花的经验,宋王氏认为宋刚要娶的媳妇绝不能是个漂亮机灵的女孩子,否则以宋刚的智商,肯定管不住自己媳妇。
宋刚听在耳中,越发灰了心,低下头一言不发。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其他人都没有什么意见,又说了几句闲话,大家就散了。
宋贵回到家里也极少在家待着,跑到街上到处寻铺子,问要不要收毛皮和山珍特产的。
他带的货不多,价格也划算,又赶上了年关将至,再加上宋福给介绍的几个铺子掌柜,不过三四天就卖光了,宋贵算算这么一批货物又赚了二十多两银子。
宋贵交了十两银子给宋王氏家用,又赶紧去乡下收海产去了。
这回他比上一次有了经验,不过六七天就收足了货物,又赶着去京城送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