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教父

第3章 两雄相争(1)

国债期货,这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可是个新鲜事物。

新中国股市如果以设立证券交易所为标志,也才两年多,本来没有这么个东西,老百姓还没真正弄懂股票是怎么回事儿,又冒出了期货,而且是国债期货。其实,这是上海证券业的龙头老大亿邦证券董事长金山从美国引进的新鲜事物。

曾留学海外并在华尔街投行工作过的金山的想法是,靠这种“金融创新”手段,扭转亿邦和竞争对手经发证券一直胜负难分的市场状况,确立亿邦证券在上海的龙头地位,以此与竞争对手经发证券分出个上下高低;同时帮助上海证券交易所确立在全国证券界的领头羊地位。金山一向不忘自己的宏伟志向和远大抱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几十年的磨炼和蛰伏将换来今天的爆发。金山是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尤其在美国求学期间受到良好的专业训练,以及在华尔街JP摩根供职期间受到的职业熏陶,更强化了金山这种职业操守和处事准则。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投资膨胀、信贷膨胀、通货膨胀,也就是流动性过剩。政府对流动性过剩还没有足够的处理经验,导致了一度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

国债期货交易于1992年12月28日首先出现于上海证券交易所,起初只在少数会员单位之间交易。1993年10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期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同时北京商品交易所也推出国债期货交易。为了吸引股市资金投资国债市场,以及缓解通货膨胀,1994年10月以后,中国人民银行提高三年期以上储蓄存款利率和恢复存款保值贴补。在这种形势下,财政部为保证国债顺利发行,也不得不开始对国库券利率实行保值贴补,但每一期的保值贴补率要根据当期的消费品物价指数和银行储蓄的保值贴补率具体计算,因此,每一期的国债保值贴补率都不相同。国债利率的不确定性,为炒作国债期货提供了空间,大量机构投资者由股市转入债市,国债期货市场行情火暴。1994年,全国国债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28万亿元,占上海证券市场全部证券成交额的1/3还多。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交易所陡然增到14家。这与同时期全国股票市场的低迷形成鲜明的对照。

“3.27”是国债期货合约中一期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它对应的是1992年发行并将于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三年期国库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现券交易市场里,这期国库券的交易代码是“92.3”。“92.3”的发行总额是240亿元人民币,年利率为9.50%,因此其基础价格在发行时就已经确定,为票面价值100元加上3年合计利息28.50元,共计128.50元。但是上市后“3.27”国债期货的价格却一直在148元附近徘徊,因为市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财政部认为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12.24%相比,“3.27”的回报太低,可能到时会提高利率,以148元的面值兑付。

由马跃进执掌的经发证券带领的多头阵营在股市上一直做多,而且屡战屡胜,马跃进在证券江湖上的名声不胫而走,“多头老马”声望日隆。

但江湖上总有特立独行的人物。

正是有这种特立独行的人物存在,才使这个市场产生多空对垒,才有龙争虎斗,市场才真正能够活跃起来。

一边倒的市场不叫市场,都信邪的江湖也不称其为江湖。

金山和他主掌的亿邦证券就不信邪。他们根本就不相信经发证券放出的消息,认为那只是马跃进的一种市场运作手段。在上海滩上打了这几年交道,他对马跃进算得上是非常了解了。马跃进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那些招数,在他金山眼里根本就摆不上桌面。

金山凭借的是自己的底气、自己的实力、自己犀利的眼光和睿智独到的判断,金山认为这是自己这几年来无往不胜的法宝。金山坚定地认为,财政部在前几期国库券上已经大幅提高了保值贴补率,根本不可能再提高“92.3”期国库券的保值贴补率。因为那样一来,仅仅在这一期国库券上,财政部就会陡然增加16亿元的额外负担,更何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们对逐年增多的财政赤字意见越来越大,财政部的收支压力也越来越大。

金山心底还有一层不足与外人道的想法。对比美国债券市场,对比美联储对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娴熟无比的运用,很容易发现我国债券市场发育不全的弊端和货币政策调控手段缺乏的弊端,再联想到自己创立亿邦证券四五年,虽然已经在上海独占鳌头、首屈一指,但这个地位并不稳固,亿邦证券不断受到来自经发证券的挑战,使自己把亿邦打造成中国证券第一家,五年之内成为与野村、美林、JP摩根齐名的跨国投资银行集团的愿望无法实现。卧榻之畔,岂容他人安寝?

金山暗下决心,必须打败自己的最大对手经发证券。怎么办?在现在有限的交易品种下,双方势均力敌,要想一举击垮对手根本不可能。那么,只能另辟蹊径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冥思苦想,终于,金山认为找到了秘密武器,如果用这个秘密武器诱使经发证券下水,足以置经发证券于死地。

同样不信邪的还有一向在市场骄横跋扈的亿邦证券的紧密同盟东北国发集团,还有亿邦的另一支盟友——追随金山的江浙大户。

就在金山策划国债期货之初,马跃进偶然从一场例行的牌局中得知了这一消息。随后,马上就从人总行、证监会和财政部的各路朋友口中得到了进一步证实。之后,马跃进便亦步亦趋地跟随着金山的节奏,开始涉足全新的国债期货领域。

那是一场非常重要的牌局——

北京,位于西城的新都大酒店。

已近午夜,三楼的娱乐室里,烟雾缭绕、灯火通明。

李卫国、黄龙、黄彪和证监会市场监管办公室主任王惟一,四个人正围坐在一张麻将桌前酣战。王惟一旁边还坐着一位观战的靓女——林芙蓉。

最近半年这种牌局几乎定期举行,差不多已经成了惯例。每到周末,马跃进和公司副总经理李卫国都要飞回北京陪人打牌,有时还带着林芙蓉。

马跃进从来不打牌,不光是不打牌,是没有除赚钱之外的其他嗜好。体育运动项目一概不会,文娱项目也基本上没有能上手的。长期的失眠,使得马跃进没有心情参与任何文娱体育活动。他的业余生活基本上就是看书。奇怪的是,在给金副部长当秘书的三年中,马跃进也学会了喝酒和抽烟。不多,也一直没瘾,仅仅都属于入门级的,但在同学、同事、老朋友的眼里,这也是破天荒的改变,不,不能简单称之为改变,简直就是一场革命,而且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大革命,因为在这些人眼里,马跃进就是一个再版的:干巴枯瘦,弱不禁风,没有嗜好,没有欲念,业余生活就是静坐、读书,娱乐消遣就是驾车或坐在车上让人拉着漫无目的地兜风。当然,驾车或坐在车上兜风是自打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车之后养成的“毛病”。

碰巧的是,马跃进也确实崇拜。马跃进崇拜大敌当前指挥若定的气概,也崇拜泰山崩于前、沧海倾于后而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胆略,更崇拜精妙绝伦、弹指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指挥艺术。

虽然貌似弱小,但马跃进内心一直充满着江湖豪侠气概。马跃进最得意别人称他为“大哥”。有一次在一场非常重要的酒宴上,他非要一位新结识的身居高层的领导喊自己“大哥”,而那位领导坚决不喊,为此两人闹得不欢而散,让中间牵线搭桥的人左右为难、难堪至极。

李卫国是经发证券公司的副总经理。他受深圳“8.10”事件牵连,失去公职,被马跃进聘到经发证券来。他比公司的另一位副总经理洪波晚到了两年多,所以,位置位列洪波之后,但由于是马跃进的老同学,又因帮助马跃进而被撤职,来到公司后就成为马跃进的嫡系。因此,马跃进的机密活动,全让李卫国参与。

李卫国本来也无太大麻瘾,但这是马跃进交办的“政治”任务,只能不折不扣地完成,而且只许输不许赢。既要让人觉得舒服,还得不让人察觉是做局,不让人怀疑有输钱的故意。圈子以李卫国为中心,有时有北京赫赫有名的飞黄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黄龙,还有黄龙的弟弟、小黄龙十多岁的飞黄集团副总经理黄彪。偶尔也会把已经脱离经发证券的严冬喊过来,但严冬过来的时候极少,除非真正有重大事件要发生,为了证实或澄清一些传闻。请的客人并不固定,五花八门,有国务院的、证券委的、人民银行的、证监会的……只要是与股票、国债等有价证券发行、交易沾上一点儿边、能主点儿事的,或是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消息的,都有可能成为这里的座上宾。

今晚这局,座上宾是证监会市场监管办公室主任王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