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史上最强太子

第324章 我大明,盐无税

两刻钟后,朱元璋开始早朝,御门听政。

所谓“御门听政”,就是朱元璋坐在奉天门的城楼上,处理国家的大事。

为什么不在“奉天殿”呢?

很简单的道理,在古代,各种建筑的象征意义是很强的。奉天殿作为皇宫最重要的大殿,只有登基、初一(朔)、十五(望)、命将出征、册封皇后、太子……等等非常重大的仪式,才在奉天殿举行。

平常的时候,皇帝是坐在奉天门的城楼,臣子们站在奉天门和奉天殿之前的广场上,开始早朝,处理国家日常事务。

大约一个半时辰左右,今天的日常事务处理完毕。

按说,接下来,就该是“百官赐宴”,也就是朝廷请文武百官吃早餐了。

不过,朱元璋却突然开口道:“今天是,洪武四年九月初六!距离大明开国的洪武元年三月二十四,已将近三年半了。大家以为,这三年半以来,咱治政如何?”

宰相李善长赶紧道:“洪武开国,陛下修养生息,三年有余。堪称物阜民丰,天下太平。即便贞观之治,想来也不过如此。”

“是不是贞观之治咱不敢说。但是,咱可以肯定是,这三年来,百姓们的日子,比以前好了许多。至少,朝廷的税额未变,税收就增加不少嘛,让朝廷比以前宽裕了许多。现在,咱终于能做些,以前一直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了。所以……”

顿了顿,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了一眼。

接下来,他就要宣布,施恩天下的内容了。当然了,“太子妃”“为子孙积阴德”,这样的理由是不好选宣之于口的,得用其他的理由。

然后,朱元璋缓缓向奉天门下的文武百官看来,道:“现在,咱有三大新旨下发!让普天军民百姓,共沐咱大明朝廷的恩泽!”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明文武百官,齐齐跪倒在地,等待朱元璋的三大新旨。

朱元璋道:“其一,从现在开始,解除禁酒令。我大明无论军民百姓,皆可饮酒酿酒!酒税,十中税一!”

“万岁!吾皇万岁!”

“吾皇圣明!”

“天啊!终于能饮酒啦!李兄弟,今晚一定得去我府上,好好喝上几杯!”

“一定!一定!不醉不归啊!”

……

朱元璋话音刚落,整个奉天门前,已经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没办法,这大明千好万好,就是为了节约粮食禁酒这条不好!

当初,朱元璋为了禁酒,连心腹大将胡大海的儿子都杀了。其决心,可见一斑。

但问题在于,大明那些文武官员,费了那么大的劲,获得荣华富贵。不能饮酒,岂不是少了一大享受?

虽然朱元璋在特定的日子里,曾经允许大家饮酒,但这更加深了大家对美酒的渴望!

事实上,这两年,随着粮食的富裕,朱元璋对禁酒一事,管的没那么严了。

如果一定要偷偷的喝,也不是不行。

但是,偷偷的喝和亲朋好友一起公开喝,能一样吗?喝酒不吹牛逼,这酒喝的还有什么意思?

还有!

偷偷酿酒,那只能喝到质高价次的酒。要想真正享受到上等的美酒,不解除禁酒令是不可能的!

现在解除禁酒令,大家能不高兴万分吗?

完全可以说,朱元璋话音刚落,全场众人,简直感觉,心中像是打开了两扇门一般敞亮。更像是,卸下了一块千斤巨石那般轻松!

当然了,还有一些志存高远的大臣意识到——朝廷真的不缺粮了!天下真的不缺粮了!一个“贞观之治”的美好时代,真的要到来了!

接下来,朱元璋宣布了第二条政令。

“其二,从现在开始,免除一切盐税。我大明无论军民百姓,无论是晒盐还是贩盐,皆不收税!”

“……”

朱元璋话音刚落,全场竟然一片鸦雀无声。

“那个……陛下!”李善长小心提醒。道:“陛下的意思是,因为国库充裕了,取消盐税?”

“不错,正是如此。”

“取消几年?”

“什么取消几年?”朱元璋道:“盐如同粮食一样,乃至大明子民,日常所必须之物。不知多少小民,为了节约钱财,淡食终年,朕于心何忍?所以,咱心意已决,我大明从现在开始,盐无税!只要朕之子孙在世一日,我大明就盐无税,直到永远!”

“此事关系重大,是不是……从长计议?”

“不必了!”朱元璋向朱标看来,道:“此事,乃是咱和太子仔细商议后,共同的决定,万无更改之理!”

“陛下圣明!”

“此乃千古德政啊!”

“今日之事,必定将流传千古!”

“陛下真乃千古仁君也!”

……

哗~~

如果说,刚才,朱元璋宣布“取消禁酒令”,全场的喧哗程度是一的话,现在足以达到了五,甚至十!

如果说,刚才,人们意识到,“贞观之治”的美好时代将要到来的话。那么,现在,人们已经无比确信,“贞观之治”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