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怪异的发动机
爆炸的威力着实不小,这个简易的木棚已经成了一片废墟。看这架势,至少相当于三到四枚土炸弹的威力。
“陛下,你是不是有什么发现?”向宠见刘闪蹲在上,于是不解地问道。
“这确实是爆炸引起的大火。但是……又不像是炸弹引发!”刘闪仔细查看废墟中的木板、木栏以及支撑的木桩后说道:“若是炸弹引发,应该有碎石、瓦烁等物镶嵌其上,但朕一直没有找到。”
“会不会是魏、吴两国研究的新型炸弹?”向宠指着中央的一个大坑,喃喃自语道:“这个坑……为何如此大?为何如此臭?”
“向将军,这个是粪坑,所以……”
“哦,难怪如此!”向宠傻笑道:“我就说嘛,怎会炸出这么大的坑,还炸得如此规则整齐……”
“罢了,这里实在太臭!”刘闪也找不出爆炸原因,起身说道:“暂时不要动,等县府派人过来看看。”
刘闪说罢,赶紧捂着嘴跑开,王濬、马钧则在前方引路。同时,刘闪谢绝了「休息一下」的好意,直奔马钧的实验室。
刘闪提供给马钧的「特斯林」发动机,其原理图很简单:就是一个筒状的「气缸」,以及铜内的活塞组成,这也是刘闪见过的,最简单的「特斯林」发动机。
刘闪画的结构原理图确实简单,在活塞的另一端连上「飞轮」之后,用个蜡烛或其它的小灯灼烧筒状的外壳,再辅以外力转动飞轮,它确实能够持续地旋转,并且对外「做功」。
因为刘闪提供的只是原理图,要做出实用型的成品,这确实不太容易,需要克服的困难实在太多!
仅仅是「气缸」与「活塞」之间的契合度,两者的「热涨冷缩」效应,两者间的润滑等等,逐一解决这些难题,就耗费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好家伙!竟然是星形的三气缸!”刘闪仅仅看了一眼,立刻就摸到了其中的门道。
马钧明显愣了一下,很快就明白刘闪所说的「三气缸」是何意,苦笑道:“陛下,若是用单活塞,虽然可以旋转,但它能输出的力量太小,转速也不快,还经常卡住,经常需要外力让它恢复旋转。所以,微臣就做了三个气缸和活塞,这样一来就好多了!”
“这堆铁疙瘩,它真能旋转?”向宠不可置信在问道,半信半疑地研究着这堆铁疙瘩。
“微臣能向陛下上表,自然经过多次的试验,不敢欺君!”马钧说罢,命人准备柴火,看来是要现场试验一番。
刘闪自然相信它能旋转,好奇地问道:“马局长,气缸的内壁,是如何处理得即平整又光滑?”
“陛下,气缸是一次铸造成形,再经过十几名工匠一个多月的细致打磨,才能保证它与活塞之间完美的契合。”
“活塞……也是一次性铸造成的?它与气缸之间,用何物润滑?”
“微臣根据陛下的建议,使用过黑石粉、鱼油、麻油等多种物品。最后,还是发现粘稠的石漆效果最好!在气缸内涂抹一层石漆,可以连续转动好几个时辰!”
刘闪点点头,又抚摸着一条条的铸铁管道,不可置信地问道:“这些管道,也是一次性铸造?”
“不,不,不!”马钧否认道:“直管和弯头是分别铸造,工匠将连接口打磨平整,然后结合在一起,外层用布条涂上石漆,然后用细线缠绕数百道,以保证气密性。”
刘闪点点头,忽然听得一阵蒸气从小口排出的声音,赶紧后退几步,仔细盯着这台「特斯林」发动机,待看清它的结构后,不可置信地问道:“这……不是外热的特斯林发动机!这……这是蒸汽机?”
马钧没顾得上回答刘闪的问题,使劲地转动了一下飞轮,随着三个活塞的往复运动,飞轮越转越快,水蒸气不停地从气缸外侧的孔洞排出。
“陛下,臣在交趾试过,如果将飞轮的轴连接在明轮上,它至少相当于二十个人划桨的力量!”
向宠睁大了眼睛,没想到这东西还真能转起来!只要点上火就能转!
刘闪也在郁闷:“单缸”的特斯林发动机,变成了「三缸」也就罢了,外热机也变成了蒸汽机?
若说是蒸汽机吧,为何又没有冷热蒸汽的交换?
好像蒸汽机也没听说有「三缸」的吧?这到底是个什么怪物?
“陛下,刚开始时,微臣有一次试验的时候,气缸里可能有一些水。当时它推出的力量很大,等到缸里的水排完之后,它的力气就小了许多;所以,微臣就琢磨着慢慢改进……”
“好!好!好!非常好!”刘闪心悦诚服地赞道:“朕本是在盗外国人的版,岂知我大汉的马钧局长脑洞大开,竟然造出这么个玩意儿!
太好了!它既不是特斯林发动机,也不是蒸汽机!以后啊,谁还敢说咱盗版?哈哈哈!”
“陛下,其实,臣还在琢磨着,这台发动机应该还能改进,它排出的蒸汽应该还能重新利用,个头也能变得更小一点,估计再过半年,应该还有更完美的发动机献给陛下!”
“马局长,你又要改?”王濬怒瞪着马钧,很不乐意地说道:“本将的大船已经设计好,你又要改?这得等到何时才能不改?”
“王将军……这……下一个会更加完美……”马钧故意回避着王濬愤怒的眼神,嘻皮笑脸地解释道。
王濬在交趾郡建好造船作坊之后,为了尽快造出适合远洋航行的大船,马钧便来到交趾郡。
在这段时间里,马钧其实已经成功了好几次,每一次马钧都说「完美无缺」。
此时,王濬便根据「完美无缺」的发动机设计明轮大船。然而,每次刚刚设计好,马钧又有了新的改进方案,使得王濬的设计数次作废。
此次马钧又说「完美无缺」,拍着胸口承诺不会再改,也将这台发动机呈给刘闪「验收」,岂知刚刚在「验收」,马钧又要改,王濬自然不乐意。
“王将军,不急,不急,远洋的大船不急!”刘闪赶紧安慰道:“现在还用不上,现在,还是建造艨艟战船和楼船为主。”
“陛下,末将自归汉以来,只造出千把条战船,就是因为交趾郡的船厂一直没有投产!
因为我军急需战船,这才在洞庭湖兴建第三造船厂,先解一时之需,末将……实在不敢再等马局长的发动机!”
“王将军在洞庭湖新建造船厂,确实是最佳的选择,先造一批急需的战船应急。远洋大船可以先放一放,只是……你前不久送来的大船设计图,朕认为,还有些地方需要完善。”
“陛下,有何指教?”王濬欣喜地问道。
王濬本以为刘闪不懂造船,岂知前不久,刘闪送来的「水密隔舱」技术让王濬惊为天人,对刘闪的「造船技术」佩服得五体投地。
刘闪刚刚提出「完善」二字,王濬自然知道,自己又能见识陛下的最新造船技术,如何能不欣喜?
“现在不急,过几日,朕画好图纸后命人给你送来!”刘闪说罢,仔细地观察着发动机的筒形气缸。
“陛下,可是有何建议?”马钧期待地问道。
“不,不,不!没有!”刘闪否认道:“只是,朕见到这个气缸,又想到另一个稀罕物件。”
“陛下,什么物件?”马忠赶紧问道,所有人都在期待着刘闪的回答。
“呃……估且就叫「炮」吧,若要说具体型号,朕也不懂……暂时就叫「没良心炮」吧!笔墨伺候!”
“诺!”